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环保压力逐步加大。作为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业发展也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业内人士认为,应从钢铁制造全流程、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全方位发展等方面考虑,全面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减量发展的阶段,绿色发展成为钢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日前,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钢铁行业绿色制造技术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业内人士齐聚一堂,为钢铁业推进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环保压力逐步加大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环保压力逐步加大。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分别占重点行业的19.7%、12.0%、27.6%。
“钢铁行业能源消费量巨大,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产生了大量工业固废,给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高云虎认为,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可以从3个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绿色制造技术,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绿色工厂的标杆示范作用,加强技术交流,鼓励钢铁企业推进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及城市间的耦合发展,带动行业整体绿色提升。三是加快能耗、水耗、清洁生产等标准制修订,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标准化水平。
骨干企业积极作为
来自中国宝武、河钢、首钢、太钢、安钢、新兴铸管、柳钢、凌钢、德龙钢铁、天钢联合等60余家钢铁企业、技术公司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从与会企业介绍交流的情况可以看出,一大批骨干钢铁企业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河钢邯钢烧结机CSCR脱硫脱硝工艺及炼铁厂、冷轧厂、全封闭机械化原料场,对其在节能减排、环保升级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河钢邯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已投资138亿元实施115项环保治理和节能改造项目,主要污染物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被工信部确定为“绿色工厂”。
如今,河钢邯钢厂区绿化面积已超过55%,实现了“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绿色转型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5个月,该企业品种钢比例超过85%,较去年提高5.8个百分点;中高端比例80.3%,较去年提升18.3个百分点;开发新产品46个,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效益的快速提升。河钢邯钢董事长郭景瑞表示,河钢邯钢将全力推进生产洁净化、制造绿色化、产品高端化,努力成为效益佳、效率高、消耗低、排放少、环境美的绿色钢铁示范企业。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太钢在实践中构建起“1124”绿色发展模式,即树立一个理念——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确立一个目标——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工厂;依靠“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四大功能”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绿化美化,主要能耗和环保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特大型钢厂与现代都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太钢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10年投资136亿元,实施147个项目,建成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不仅钢铁国企担当尽责,民企也在积极行动。“环保投入不计成本、不设上限。”德龙钢铁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2014年以来,德龙钢铁投资12.8亿元,对100多项环保项目进行了深度治理、提标改造,目前吨钢环保运行费用达到200元左右。
行业仍需加把劲
尽管不少钢铁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但整体而言,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现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实现绿色化钢铁企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副调研员赵春丽指出,钢铁行业和企业绿色发展不仅要重视末端治理,还应注重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源头减排有赖于技术创新。很多钢铁企业在烧结球团、烟气循环减少排放及余热回收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提出,钢铁行业要逐步建立钢铁流程绿色化发展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方法体系,通过建立成熟的绿色发展体系,规范钢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持续不断地提升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具体而言,应从钢铁制造全流程、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全方位发展等方面考虑,实施“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绿色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李新创呼吁,钢铁企业应树立绿色发展战略思维,主动创新,夯实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学习了解优秀企业、先进技术,加快落实切实有效的绿色发展行动。
责任编辑:钟报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