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致力于校园文化理念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又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是每个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因此,“南孔圣地”的地域特色,使打造儒学校园成为衢州市教育界的使命和追求。
一直以来,衢州的中小学都着力培育以孔氏南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一方面是由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基于衢州“南孔圣地”的区域优势。
自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孔氏族人在衢定居之后,不但诗礼相传,推动了孔氏宗族的发展,更通过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提升了衢州的知名度,带动了地方的发展,从而逐渐积淀成为颇具特色的“南孔文化”——以谦逊、明礼、仁爱为根本,重学重孝求真,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衢州士人对儒学的传承的历史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校内外结合,社会各界支持,孔氏南宗文化深入人心
从衢州多年的教育成果看,该市各校以孔氏南宗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不但拥有地方优势,而且可行性强,效果显著。衢州学院在校园的孔子广场上,立有四块石刻,上面分别写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内容出自《论语·述而》,以此十二字开宗明义地传达出该校的办学理念。该学院早在2007年就相继开设了《<论语>的智慧》、《<论语>导读》、《中国文化之源》等课程,帮助学生解读儒学经典,思考其当代价值。完全可以这么理解,这些都是“南孔圣地”的“礼”与“仁”对其教育理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衢州第一中学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初名衢郡中学堂,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著名语言学家方光焘、原外交部副部长徐以新、著名作家金庸等均为该校杰出校友。该校的校训“敦品励学”四字,语出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的《归田琐记》中“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说明该校长期追求与注重办学中的儒家文化的化育功能。
创办于1953年的衢州二中则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着意打造“无孔不入”的儒家文化校园。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是该校的首届校友,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衢州二中尤其注重儒学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更好地推广儒学教育,衢州二中自编《论语》的“口袋本”,组织学生新编《论语》故事,表演校园剧,开展辩论赛。学校还编制了《南孔文化》、《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儒风习习来》、《古今风韵》等校本教材,通过将儒学课程化,让儒学根植于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让学子们在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中修身立命,成为追寻先贤精神、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自觉者。
衢州中专则从中职学校生源实际出发,继承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所谓“全纳教育”,内涵相当丰厚,简而言之,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得到充分尊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此外,江山长台初中、柯城尼山小学、柯城书院中学、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也非常重视儒家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引导,在宏观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设计方面,也都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借鉴,这种设计与规划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环节着力,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在环境布局方面,衢州市的许多学校也进行了主题化设计,试图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儒风雅韵。除了孔子塑像外,有的楼名与路名就直接取自儒家经典;校园石刻,或者教学楼走廊与教室后墙等处,布置《论语》章句;路旁也设置儒学警句,使学生于行走之间,潜移默化地浸润于浓厚的儒学思想的氛围之中。该学院的“南孔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如“学而”讲堂、《论语》读书会、孔氏南宗知识竞赛、走进社区活动等。该校最大放异彩的是专门开设的《文化漫谈》课程,该课程有请孔子的第75代嫡长孙、被衢州人尊称为老爷子的孔祥楷先生主讲。一连数年,孔老子亲自为大一新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鞠躬尽瘁,使许多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许多学校在高中学段开设《<论语>选读》课程,结合《南孔文化》等校本教材讲解孔氏南宗的历史与孔氏南宗文化的传承;初中、小学阶段则从《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教材入手,结合《论语》让学生对儒家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课堂教育之外的校园活动,许多学校也能充分利用,引导与帮助学生得到身心灵全面成长。衢州一中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儒家文化校园剧、辩论、征文等活动;衢州二中开展南孔文化沙龙、南孔文化校园剧等活动,创立“《论语》漫画”社、建设“南孔翰林院”网站。加深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多种素质。诸如此类的活动,在衢州校园如火如荼,不胜枚举。
孔氏南宗家庙是衢州得天独厚的儒学文化传播优势,因此,衢州不少学校把组织学生参观孔庙当作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孔氏南宗历史与孔庙文化的同时,学生们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思想与魅力。上至新教师入职,也必须参加当年的祭孔大典,感受与体悟儒家文化的社会价值,汲取思想养分以促言传身教。下至小学一年级新生入校,也必须经历开蒙仪式。该仪式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儒学精髓,育我三衢新人”为主题,在独特而浓厚的氛围中,让师生共同经受儒学文化的熏陶。在每周日下午,全市6个县(市、区)的中小学孔府《论语》普及点里,《论语》诵读班内书声琅琅,共构了一道衢州素质教育的文化风景线。对此,家长们感慨颇多,因为这些是他们的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学习机会。
电台媒体也以媒体特有的专业优势,开设《空中论语课堂》栏目,并由学校教师担任主持人,把《论语》的学习与普及推广到市民阶层,使教师主持人不仅拥有“学生粉丝”,还在市民听众里为之“圈粉”,共同为古城衢州的文化品位增光添彩。
培养时代新人,新质文化应时而生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必须在传承、选择、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和创新。衢州的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让青年人发展得更全面。
为了提高学生“天下为公”的道德境界,衢州各地学校长期坚持将“万世师表”孔子的“大同”思想融化到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中。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园内活动,通过校内孔子铜像落成典礼,购置巨石镌刻校训,摘引儒家名言命名校舍及通道,雕刻教育、科学、文化名人名家头像,种植有象征意义的名贵花草、树木,美化教室、寝室,制作师生活动图片,展览师生作品等环境与硬件的布局来创设洁净幽雅的德育环境以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开展以爱国爱校爱乡,以及勤学、励志、诚信等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竞赛、“儒学”校园剧排演等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质与修养,同时积极拓展校外活动,让学生从多领域地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参加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当代中学生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强,渴望沟通交流,面对面交谈、心与心互动更能增强工作实效。衢州市各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注重多给学生开口提问、表达观点、研讨辨析的机会,在碰撞交流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除了开展正常的研讨活动外,既有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渗透,又有市级各项比赛,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种途径了解、领悟、践行儒家思想。
提高影响力。当代学生独立意识强,只有真正打动思想、触动灵魂的东西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自觉践行。这就要求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大力拓展空间,在校际间进行密集切磋、频繁交流,从中得到彰显与强化。衢州市开展的众多的《论语》学习比赛为不同学校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推动了各校校园文化建设。
衢州市的儒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浙江其他城市。从2008年秋季开始,衢州市在1-6年级开设《南孔圣地--衢州》,在初一开设《东南阙里》、高一开设《话说南孔》,这些地方课程教材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列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并在全省推广。
责任编辑:焦峰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