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锐视角
“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更有底气。”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对此,来自江苏的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精准帮扶,抓好就业“经纬线”
如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在江苏落地落实?
代表委员们认为,首先要抓重点兜底线。“大学生和农民工是就业的‘经纬线’,尤其对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和就业大省来说,稳住这两大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大局。”全国人大代表、省人社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戴元湖说,一方面,加快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精准招聘等专业化平台,构建覆盖校园内外、贯穿就业全程的服务体系,确保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达92%以上;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就业,实施精准就业扶贫,加快建设岗位援助、免费培训、电商创业、扶贫车间、技校培养五大特色就业扶贫示范区,全年帮扶13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创业。
“我们将以就业创业指导为抓手,打造‘逐梦计划’;以优质就业服务为核心,打造‘圆梦计划’。”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逐梦计划”将积极举办好职业规划大赛、教师技能大赛、就创业知识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就创业巡讲实现就业区域联盟全覆盖;着力举办“江苏百校联动就业活动”等系列特色专场不少于1000场,适时探索开拓江苏毕业生省外就业市场,“要加快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充分发挥调查结果的反馈作用。开展‘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推介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江苏就业创业”。
援企稳岗,盼打政策“组合拳”
“就业优先,民企大有可为。”在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需要众多企业共同发力,其中民营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还要增强对企业广纳良才的支持。“今年春节后,我们新招了1000多人,其实需要三四千人,缺口很大。很多企业一边‘缺人’,一边面临‘招人难’。”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建议,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生产实际,政府部门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给予制造业企业一些激励措施。
部分企业界代表表示,可通过失业保险费更大比例返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对中小企业帮扶,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维持企业经营和用工稳定。
培育“匠心”,拓多元就业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目前,人才评价体系还较为单一,企业高技能人才水平得不到有效认定。”陈丽芬建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担起积极培养技工的责任,提升技能人才的报酬和待遇,激发员工积极性。
从职业素质看,大规模技能培训将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区长宋勇说,大丰加大公共培训服务力度,实施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全覆盖,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春潮行动”,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技能岗位无缝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鲁曼认为,职业教育实现定向培育人才,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拓展多元就业渠道。
“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戴元湖表示,我省将从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入手,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组织开展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实施产业技能大师培育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青苗”计划,评选江苏技能大奖,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同步。我省还将加快出台并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为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提供政策支撑。
责任编辑:焦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