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待更大开放 更多突破

发布时间:2019-04-16 09:28:52 来源:经济日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前景光明,道路曲折。为在复杂多变的现实条件下,集聚更多力量共同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提供支撑,4月13日,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在随后举办的2019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上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一体化要“明确要求把握路径”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聘教授范恒山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资源要素无障碍的自由流动和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应该是体现比照国际标准,把握国家指向,凸显自身优势,三方面有机结合。”

范恒山认为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把握这些要求:首先要形成高质量发展标杆为目标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其次要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推进体制与管理的创新,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最好的管理,最宽松的环境。还有要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田园,美丽家园为目标,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城市群。

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本路径,范恒山提出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坚持统一规划,形成法律约束,实施重点突破,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平台支撑,探索共享模式。他举例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局限在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地带上,而是要在整个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设计机场、码头和铁路转运站等。再如,长三角地区存在产业雷同问题,如何进一步凸显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下一步规划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在建立协调机制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三级运作的总体构架。范恒山认为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向深入的要求,应进一步提升完善协调机制,例如可以考虑在中央层面成立领导协调小组,解决一些地区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还有,要根据需要打造若干综合和专项试验区、功能区,一方面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示范和支撑,另外一方面为解决重点问题,探索路径和方法。再有,要探索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的跨地区投资、产业承接转移、生态链共建等利益机制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聚焦“接轨上海”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我们一直在想该做点什么?怎么做?”浙江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研究室原主任沈建明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最核心的就是苏浙皖三个省如何“接轨上海”的问题——前提是上海这个龙头地位必须强化,必须做强优势。

沈建明概括上海有苏浙皖都没有的五个优势:人才、金融高地、一大批品牌、市场高地和开放高地。他说,苏浙皖接轨上海,就是去利用上海的优势。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优势对接的概念,如果浙江与上海合作,必须拿出浙江某个很强的优势与上海某个同样很强的优势进行对接、互补,长三角一体化才有意义。浙江与江苏、安徽也一样,我拿我的优势,你拿你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接轨上海”是苏浙皖三省与上海之间优势对接的关系。

“作为长三角的一员,我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专门研究,看看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底应该提供什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倪胜如带来了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重点作为的思考。

安徽创新资源富集,在下一步发展中,创新可以有更大更好的作为,也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些创新的基础支撑;

安徽智能家电、新型建材、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工业机器人等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下一步可以为长三角建立世界级产业集群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下一步可以和苏浙沪在一起,协商进一步推进“金山银山”的建设;

安徽的交通非常便捷,可以通过长三角互联,为新一轮开放提供支撑,发挥枢纽作用,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安徽的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可以继续在能源供应,保障落实方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要正视“新难题”担起“新使命”

4月10日零时起,长三角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周一至周五增开苏州至上海早高峰高铁,为苏州吸引上海人才“一小时通勤”创造了条件。

浙江嘉善到上海高铁也才20分钟左右,沈建明说,浙江的企业可以将研发机构放在嘉善,或者干脆在上海建一个浙江企业上海联合研发中心。他看好上海唯一一个同时接壤江苏和浙江的行政区青浦,但未能如愿。还有浙江企业不能到上海贷款,上海很多百年品牌即便沉寂也无法自由流动至浙江,这些问题让他很困扰,他说,“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海要改革,浙江也要改革,否则‘接轨上海’只能是说大话。”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是破除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相互开放,开放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流动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他说,这样来看,其实长三角一体化更适合在大范围开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根本的定位应该是在基于对内开放的基础上,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认为对照更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面临很多新难题,如上海核心城市作用不够突出,城市群发展质量需要提高,产业协同效应不很明显,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不够充分,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不高。他认为上海应强化改革排头兵的定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探索,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现在的还是一些具体的项目协作,走向整个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有个大的战略坐标,一个是世界级城市群,一个是现代化。城市群要一体化,现代化也必须要一体化,不然我们走不下去。我们要率先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开放,着力突破行政壁垒造成的各种“断头路”。对比世界五大城市群,我们还差得很远,要以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开放的新兴市场来共同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要探索实践跨行政区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区域的共同繁荣发展,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使命。

(经济日报 记者:沈则瑾 责编:雷雨田)

责任编辑:钟报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