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5日电(记者杜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环境协同治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日,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牵头举办首届“绿色长三角”论坛,与会专家认为,生态环境一体化,机制创新至关重要。
长三角的环境协同治理已久,目前已建设一批项目:水环境治理方面,江苏、浙江、安徽开展了太浦河联防联控,吴江、嘉善、青浦三地实现了检测和监管执法情况的互通有无和应急联动机制等;大气方面,则有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大气监测重点超级站建设等。
同时环境协同治理存在诸多难点,以水治理为例,“长三角河网分割,水系连通性差;地势平坦,水体流动性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介绍,水环境治理并非依靠单项技术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长三角不同城市之间“水系格局、污染源、活水水源都不同。”
专家认为,未来的环境协同治理,对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多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除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如何建立一个多方自发、有内部动力的合作机制很重要,包括各省份部门间的横向合作,以及政府和市场、民众之间的合作。”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健说。
政府层面,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例,不能只做“环保一个部门的规划”,全面的顶层设计很重要。“环境问题必须放在一个综合情况中去考量,环境问题是结果,其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模式。”诸大健说。因此,长三角示范区的环境治理要联手其他部门,包括发改部门,做生态空间的顶层规划,标明各类生态红线。
责任编辑:焦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