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难点是什么?6月2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办的长三角智库沙龙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来自30余家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智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多位专家们认为,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非常关键,但是不能简单理解为长三角其他城市配合上海发展,一体化更需要兄弟城市协同发展。会议对长三角智库的定位、功能以及合作发展等也进行了讨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专门开展智库发展和评价研究的学术机构。
会议现场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 图
上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是国家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城市配合上海发展,不同城市有各自发展的特色领域,如苏州的制造业、杭州的互联网,合肥的大科学领域等,一体化发展要处理好一个龙头和多个中心的关系。此外,一体化发展和属地化管理、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区域空间与功能空间等也是要重视和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不是均化,而是极化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企业发展与属地化管理矛盾越来越呈现出来,如不同地方行政管理、商事制度、创新机制对企业跨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系统性转换风险,例如国企、金融等方面目前都是属地化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怎样实现系统性转化,这是一个需要系统去解决的难题。“一体化过程与属地管理之间的冲突,如税收、财政、监管应该怎么进行,一体化和属地化的关系是需要重视的,比如南京的集成电路发展很好,如果去跟南京合作,就会遇到保税问题。商事制度创新都是属地化的,企业发展又分散在各地。怎样通过制度创新,跨越行政壁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这对关系非常重要。”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说。
推动要素的跨地域自由流动并不意味着分配的均化。恰恰相反,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是分配的极化,要正确理解一体化与分工、分化的关系。“一体化是重新洗牌的过程,而不是均质化、一样化的过程。实际情况是相对层级比较低的城市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尤其乐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但是一些核心发展的大城市并不十分愿意。一体化必然带来进一步的分化,要素更加自由流动之后会流向收益回报更高的地方。长三角内部的差距非常大,一体化发展并不意味着的所有城市共同好转。”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建指出。
行政壁垒消除之后高水平的分工将取代低水平的分化。对此,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杨宏伟用了“极化”一词来形容,“长三角一体化绝对不是带来均质化,而是带来极化,这种极化是客观规律,需要我们主观上提高认识。”
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要联动发展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更多关注点集中在对内合作方面,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关注较为不足。“粤港澳和长三角两者的区位条件非常相似,江是连接腹地,海是连接世界,开放是带动腹地发展的开放。粤港澳、长三角都是率先融入全球经济运行体系之后发展起来的。”徐建说。长三角拥有世界级的港口,随着供应链驱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如何充分利用长三角港口资源优势,将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联动起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长三角的港口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例如空港方面,除了上海港,其他地区货运比较薄弱。上海的海陆空港地位决定了上海今后将会是世界级的中心,未来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做强做大长三角这一世界级港口群,陈炜认为,长三角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外开放,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行政管理一体化、注册企业一体化等对内合作上,要实现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的联动。
此外,围绕智库建设,讨论认为,未来要成立长三角智库联盟,建立协同研究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智库、学术机构、高校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相关研究并提高研究高度、宽度、深度,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钟报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