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系松动后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浙江省民政部门近年来做过一次调查统计,各地共上报农村留守儿童约26.55万人。
留守儿童离校后谁来陪?他们遇到教育问题该怎么办?
对此,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益民的回答是,找联村导师。
10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教育系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兰溪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名教育工作者齐聚兰溪,共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大计。会上,兰溪实施的“联村导师”制度、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据统计,兰溪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籍学生8万余人,其中留守儿童2300余名,另有一方父母外出务工子女1.4万余名。去年3月,在试点探索联村导师制工作基础上,兰溪在全市范围内开启教师联村入户、结对帮扶新模式,由全市88所中小学、公办幼儿园4246名教师组成的“联村导师”队伍活跃在全市的每个乡村、社区、企业,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外来建设者子女提供课外辅导、参与公益活动等,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不再失管、失教育,更好地健康成长。截至目前,联村导师已在兰溪全市实现了全覆盖,327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在兰溪城乡,每户家庭都有一张“联村导师联系卡”,上面写着该村联村导师的姓名、电话,随时随地可以联系到人。
李益民介绍,联村导师制度是一项以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为主要目的的教师社会性志愿公益服务举措。联村导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文化导师、德育导师、安全导师、健心导师、家教导师和党建导师,从学业辅导、文化育人、生活德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家教指导、红色党建等方面服务学生,以“温暖、关爱、服务、快乐”为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工作理念,构建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学生“离校不离教,离堂不离管”,使学生身心得到关爱,素质得以提高,学业得以长进。
兰溪“联村导师”新模式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秀奖。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对兰溪联村导师工作作出批示,浙江省教育厅、金华市教育局为此专门前往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表示,兰溪市积极探索了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乡村文化礼堂为主要平台的留守儿童公益管护中心,探索了把家长会开到村里去的新形式,兰溪的“联村导师”制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和推广。(徐贤良、王飞祥)
责任编辑:焦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