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再吹号角

发布时间:2019-11-15 16:42:55 来源:浙江日报

传统制造业强,浙江制造强;浙江制造强,浙江经济强。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精准研判,早决策、早部署,先行一步,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新引擎,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抓住了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践行“两山”理念,加快“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的生动实践。

制造业是立省之本,是强省之基。11月7日下午,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召开,这是继2017年9月之后,浙江再度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召开高规格推进会。聚焦形成产业、企业、产品、创新“四个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浙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为打赢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这场硬仗再吹号角。

政策加持 锚定高质量发展

省委提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省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形成浙江制造新优势,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吹响了我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号。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形成浙江制造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提高经济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

两年多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五大转型任务”、形成“四个新优势”的要求,在建立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聚焦产业赋能,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腾笼换鸟”,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聚焦主体升级,深入实施企业培育“雄鹰行动”、“雏鹰行动”;聚焦精准帮扶,全力推进“三服务”活动。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41.5%,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亮丽数据的背后,吐露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讯息。

“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行动加快步伐。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专项激励政策,2017年以来,全省传统制造业领域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300多项、完成投资1931亿元,今年1月至9月,传统制造业规上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8.9%,高出全省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日新月异。在全国率先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目前全省已培育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110个,接入工业设备约20万台(套),平台数量、服务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47家,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占GDP比重高出全国6.7个百分点,全省产业数字化指数名列全国第一位。同时,企业技术创新业绩不俗。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

全面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立工业、服务业以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等“亩均效益”评价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今年完成11.2万家规上工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成“亩均论英雄”省市县三级大数据平台。加快低效企业改造,在运用差别化电价、水价等市场化手段,加大激励倒逼改造力度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6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1万家;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2万亩、腾出用能空间506万吨标煤。有效利用盘活空间,加快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园726个,入驻小微企业3.73万家。

与此同时,一方面,构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重点市县、重点项目、重要平台、重点企业”常态化跟踪机制。截至10月底,累计走访服务企业9.24万家(次),提供服务事项总数22.1万个,服务事项办结率95.15%。加快建设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目前已迭代发布省市县三级惠企政策七大类5670条,平台在库企业215万余家,推送政策2.1亿条次,初步建立基于平台的企业诉求办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另一方面,着力减负降本见成效。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新政基础上,今年出台第五批20条政策,1月至9月已为企业减负1680亿元,预计全年超2000亿元,浙江是全国涉企减负力度最大、措施最实的省份。

从“速度领跑”到“质量领先”,“立志更高远的目标,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优势引领 加速集群化培育

传统产业集群过去是浙江经济的优势,而通过转型升级焕发新机的产业集群则是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就是要努力打造浙江制造的产业新优势、企业新优势、产品新优势和创新新优势,形成一批超千亿级的传统产业集群、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和国际驰名品牌。

为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门制订浙江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积极探索集群培育新模式。目前全省拥有年产值超千亿元集群12个、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居全国前列。

我省从2017年开始公布了三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分行业省级试点名单。第一批10个行业21个试点;第二批7个行业14个试点;今年第三批新增13个试点,不断扩容省级试点名单。在此基础上,为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今年5月首批遴选了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并计划到2022年,建设10至15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今年4月新设立的杭州钱塘新区,目标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5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计划再造一个“杭州工业”。

从传统块状经济起步,近年来,宁波汽车行业企业加速向沿海、沿湾地区集聚,现已形成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北仑区为核心的整车生产基地,以鄞州、宁海、象山、余姚、慈溪为核心的高端零部件发展区块,集聚效应突出。其中,宁波杭州湾新区已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示范基地,该区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中国汽车工业“龙湾”正在宁波崛起。

不止在杭州、宁波,在乐清,打造世界级智能电器产业集群的底气更足了。乐清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3年,乐清技改投资超500万元的83家企业中,销售产值平均增长42%,税收平均增长25%。2018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名列全省第一位,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均居全省第二位。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要强化龙头企业引领,而且要培育企业梯队。我省建立“雄鹰”企业培育库,遴选培育“雄鹰”企业超50家。目前传统制造业领域已有3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截至9月底,累计认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70家,19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小巨人”,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已达4.34万家。同时,深入推进全球精准合作结硕果。截至9月底,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投资额超387.2亿美元。

如今的浙江,占工业比重70%以上的传统制造业,正加速集群化培育,日益蓄积强劲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赋能 发力“智造”升级

服装设计师从“云端”物色,原料从“面料公共图书馆”挑选,订单从APP平台“抢单”,生产则由“共享车间”柔性产能完成。位于杭州余杭临平新城的艺尚小镇,传统的服装加工产业让人眼前一亮。

位于“五金之都”永康市的顺虎铝业,从做火锅、保温杯起家,该公司不断创新铝合金材料,如今跨进航空用材市场的门槛。企业负责人说,改造不是放弃传统制造业,而是通过“智造”拉高层次,闯出新路。

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赋能产业经济,智能化提升是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有效手段。

当你走进厨电“巨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刚投用不久的电器三厂,满眼都是“智造”场景:行业首创的箱体摩擦线可实现部件的自动分拣、配送,运输速度达35米/分钟;行业内领先的两条自动化冲压线体为工厂节省15人每班,并实现1分钟一键快速换模;自动组装车间,每位员工面前都有一个智能终端,头顶上方的显示系统进行生产数据实时监控。

从传统的工厂生产状态到现在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方太厨具已成为宁波传统制造业企业推动智能化提升的一个缩影。以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宁波“点、线、面”三结合,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建设,全面推动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纺织服装领域,雅戈尔智能工厂不仅大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也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定制一件羊绒衫的时间已从原先的一周缩短至8小时;在“传统强项”的家电制造领域,奥克斯、吉德电器等一批智能化新工厂全面投产,项目完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3%……

同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集聚地。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上线应用一年来,能耗减少7.7%,订单交付周期平均缩短7天,人均产出已从85万元提升至280万元。公司董事长孔爱祥打比喻说:“这相当于在百米飞人大战中跑进10秒大关,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列。”

正是如此的“接地气”,杭州市于9月正式宣布启动“新制造业计划”,提出“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数字化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的生产和服务,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正向“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转型。在老牌鞋企奥康的C2M智慧门店里,消费者的脚型数据及订单,会立即传输到企业大数据平台。1分钟完成一键定制,10分钟内计划派单,7天完成产品生产,1至2周产品交付客户。这样的“高端私人定制”,价格只比非定制鞋贵20%。“通过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进行精准、高效的匹配,进而为企业赋能。”奥康C2M负责人介绍说。

跟上数字时代步伐的企业,正在这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可以看到,在浙江,在像奥康、兆丰机电等大批“智造工厂”里,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服务模式珠联璧合,大大提高了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赋能浙江制造业提质增效。

市场万变,创新不变。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继续以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着力点,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服务,努力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创新的新优势。

人们相信,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三化融合”的大潮中,只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就一定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再造“浙江制造”新优势,汇聚成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