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长三角首个“公众碳汇林”基地在浙江试建

发布时间:2019-12-04 12:34:32 来源:中国报道网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通讯员唐益芳 报道)提起“碳汇”一词,许多人顿时觉得高大上。那么,什么是碳汇?碳汇林又有什么用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正在建设的长三角地区首个“公众碳汇林”基地。

2019年12月1日,杭州市民何先生驾车几十公里来到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区村落景区,浙江省首个“公众碳汇林”基地就设在这里。

基地入口处醒目地挂着二维码。何先生用手机扫码,进入了“游客碳足迹”小程序。按照提示,他输入出发地“杭州”、交通方式“驾车”等信息后,立刻测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0.75千克。同时,手机提示“您本次旅游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一颗10年生的银杏树光合固碳22.43个月后才能完全吸收。”

于是,何先生又按照手机提示,选择自愿捐赠5元钱,用植树抵消个人碳足迹。至此,何先生事实上已成为这个“公众碳汇林”建设的参与者。

“这种扫码方式能测算出我的碳排放量,通过捐赠让我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感到很新奇也很有意义。”何先生说。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动动手指即可为碳汇林建设汇聚能量,‘游客碳足迹’APP是这个公众碳汇林基地的创新之举。”

那么什么是“碳汇”呢?“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林又称碳汇林场,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

临安区位于杭州市西部山区,是国家级生态市、中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0年10月,临安区成为中国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开展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试点,成功实施了中国首例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首批42户林农成为全国第一拨进入林业碳汇自愿交易体系的农民群体。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碳中和”项目落户临安区,让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首个低碳峰会。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副局长王素丽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推动临安碳汇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决定首次建设“公众碳汇林”。经过规划设计,第一期碳汇造林面积为38.8亩,初植密度为40株/亩。经测算,每株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6.8公斤,基地每年可净吸收二氧化碳41.6吨。基地自2019年10月底开建后,已先后种下几十株浙江樟、棕榈等珍贵彩化树种。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施拥军对《中国报道》记者说:“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固碳能力强且树型美观的,旨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碳汇林基地建设,共同为低碳减排而努力。”

夏学民说,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之一。临安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设“公众碳汇林”正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具体实践。

据悉,新出台的《临安区级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将根据区域水质采样监测结果,考虑“森林是涵养、清洁水源重要因素”这一项,探索森林碳汇质量的权衡调节作用,体现“优质优价”,来分配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补偿资金。

“这样更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养护效果以及各种养护主体的真实贡献。相信‘双重考核’机制让各个森林养护主体从过去‘被动维护’转为今后‘主动经营’。” 王素丽如是说。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