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朱智翔 晏利扬)“以前工业区都弥漫着一股臭味,现在通过大气环境整治,工业区附近的空气清新多了。”近日,浙江省金华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村民吴老伯,望着蓝天白云,十分感慨地说。
白坦村是东阳金银丝产业的集聚区,其中有涂膜工序的金银丝企业23家。该村在整治前,企业涂膜产生的VOCs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是典型的涉VOCs“散乱污”企业集群。
为摘掉涂膜产业“散乱污”的帽子,东阳制定出台《东阳市涂膜产业集聚区整改方案》,按照“标杆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要求,对涂膜集聚区企业进行废气污染问题整治。目前,“涅槃重生”的东阳涂膜行业,在脱掉“臭外衣”的同时,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淘汰、整改、提升、集聚……东阳涂膜行业整治的脚步,正与浙江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的步伐一致。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地域分布广阔、发展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块状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但块状经济带来的“散乱污”问题也长期困扰浙江发展的方方面面,大气污染便是其中之一。
整治“散乱污”,让天空不再“蒙灰”。浙江持续深入推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通过全面系统整治提升、扶持树立标杆企业、创新集群清洁运输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挖掘企业集群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扶持树立标杆企业,引领集群转型升级
冬日,曹娥江入海口,芦苇摇曳,白鹭翻飞。位于此处的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龙盛集团的老厂房已难觅踪迹,占地1200亩的绿芯科技产业园正在打造之中。这个鲁迅笔下的闰土故乡,正式向“化工重镇”告别,实现绿色发展的华丽转身。
今年1月,随着龙盛集团、闰土股份两个化工企业生产厂区的关停,道墟街道实现了化工企业整体退出,萦绕道墟人心头近半个世纪的化工“恩怨”终于化开。
化工曾给道墟人带来了无数真金白银。以龙盛集团、闰土股份等化工企业为龙头,道墟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工业强镇第10位,但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在上虞一直流传着饭篮的故事。以前,道墟百姓怕饭菜馊掉,就把吃剩的饭菜装入饭篮。自从发展化工产业后,住在工厂附近的百姓,第二天打开饭篮,发现里面的饭菜是五颜六色的。数着钞票嗅臭气,成了道墟人心头的痛。
2017年,绍兴列入浙江省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试点后,道墟开始了壮士断腕式的整治。通过小企业淘汰出局、大企业推进入园、鼓励企业提前退出等措施,实现化工产业“一园式”集聚发展。
在化工企业搬迁入园过程中,龙盛集团和闰土股份两家“染料巨头”的搬迁无疑是重头戏。“搬迁入园,是我们集团的又一次转型升级,集团化工生产从此进入自动化改造升级,完成生产智能平台化的华丽转身,厂区生产布局将从片断式规划进入更合理、更科学的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新模式。”龙盛集团拆迁现场指挥王晓红介绍说,特别是污染治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龙盛集团新厂区采用全反应链清洁化生产工艺,从前端入手减少污染物产生,对生产工艺做了模块化布局,改变了以前“散”、“平”的状况,在原材料和中间体输送等环节,用密闭式管道取代敞开式转移,把有废气产生的厂房、工序、投料口等设计为微负压的状态,大幅度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再加上工作流程实施智能化管理,对各车间产生的不同废气进行分类处置,实现了废气回收回用。如今,龙盛集团新车间生产力为以前的4倍,废气排放总量减少9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15%。
龙盛集团搬迁入园和转型升级的成功,为道墟街道乃至上虞区树立了标杆,带动引领上虞区化工集群转型升级。上虞全区173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100家, 兼并重组20家,关停淘汰53家,盘整出土地3300余亩。2018年,上虞化工行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9.3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75.1亿元,同比增长40.9%;税收32.67亿元,同比增长15.3%。
更为可喜的是,化工企业搬迁提升后,上虞空气质量也大幅改善。2018年,PM2.5浓度从40mg/m3下降至34mg/m3, AQI优良率上升4.4个百分点,涉气信访举报投诉同比下降25.9%。“现在空气质量好多了,闻不到一丝异味。”在道墟街道杜浦村住了59年的村民戴凤珍乐呵呵地说。
龙头企业带头,异地搬迁入园,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在浙江类似道墟街道和龙盛集团、闰土股份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浙江以培育、扶持、树立标杆企业为契机,积极打造“头羊效应”,激发广大企业治理污染斗志,凝聚力量。同时,认真总结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为其它企业提供行动指南,以点带面,引领其他企业见贤思齐,增强社会责任感,“不用扬鞭自奋蹄”,找准努力的方向,奋起直追,提升短板,事半功倍地推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
全面系统整治提升,推进集群转型升级
“这双鞋真好看!”“这双鞋上的花纹图案做得真精致!”……在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每年梨花节开幕式上,麻编工艺鞋都会成为亮点,吸引全场的目光。
浦阳,素有“中国麻编工艺鞋之乡”美誉,其生产的“中国麻编工艺鞋”历经30余年发展,已誉满全球、蜚声海外。巅峰时,浦阳曾有479家鞋企、上万名员工、年产量上亿双、产值一度达20多亿元,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但随着工艺鞋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以前,看到做工艺鞋有钱挣,再加上行业进入门槛低,浦阳同类企业众多,家庭作坊不计其数,无论走进哪个村都可以看到村民在家门口缝鞋底、穿珠片、刺绣花。”浦阳杉友鞋业公司负责人、区工艺鞋行业协会会长汪江林坦言,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四无”企业,企业主环保、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制鞋涉及的皮革加工、鞋材印染、粘胶成型、鞋底注塑、高频印刷等工序都会产生有机废气,所以曾经的浦阳可谓是“走到哪臭到哪”。
除了企业“散乱污”,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产出效益低。在经济深度发展、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浦阳鞋业发展如再不转型升级,就只会被淘汰。
为此,2018年,浦阳对479家工艺鞋生产及配套企业进行整改,关停取缔430家,留存整治49家。
整治,是为了更好地转型升级,是帮助鞋企提升发展的唯一途径。汪江林说,留存整治的企业在收到整改通知后,基本都第一时间更新了废气处理工艺,在生产中采用低溶剂或水性胶等环境友好型胶水,加强了生产工艺、物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管控,整洁规范了厂房建设,实施了厂区道路和裸露地面硬化、绿化,全方位减少污染排放。并在此基础上,不少企业又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不再只重视生产,开始吸收、培养一些设计师,打造工艺鞋人才队伍,独立设计环保、绿色、舒适养脚等特点的麻编鞋,打造出自主品牌,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在国外也成了“香饽饽”。
此外,为了确保剩余鞋业企业发挥更大的集聚力量,浦阳还实行“一厂一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鞋企开展咨询服务,通过测绘、材料分析、查找问题、出具评估意见等措施,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整治方案,方便企业对照整改、整治提升。同时,建设鞋业集聚区,整治周边环境,把破旧厂房改造成鞋业展示中心(浦鞋馆),全面展示“麻编工艺”本土非遗传统项目、创业精神和创新成果。后期,浦鞋馆还将融入电商中心的功能,利用“互联网+”新模式打开售鞋新渠道。
浦阳工艺鞋行业的逐步蜕变是浙江在推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工作中落实全面系统整治提升的缩影。多年来,浙江在整治的基础上,对保留“进群”企业,持续加强生产工艺过程、物料储存和运输无组织排放管控,落实厂房建设整洁、规范,实施厂区道路和裸露地面硬化、绿化,实现有组织排放口全面达标排放;对集群周边区域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彻底清理并定期清扫垃圾、杂草、杂物,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创新集群清洁运输,助力集群转型升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湖州市长兴县西部,一条运送水泥熟料的“空中运输走廊”宛如巨龙盘踞于山水之间。
“自从有了这条̒空中走廊̓,现在车流量少了很多,灰尘也少了很多,门也可以开了。以前这个地方很灰的,我窗户都不敢开,一开的话灰尘就会很多,一天要抹窗户四五次。”在长兴煤山镇的301省道路边经营一家副食品店的陈正副感慨道。
让尘不再“飞”、土不再“扬”,就是建这条“空中运输走廊”的初衷,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副局长俞文杰介绍,长久以来,湖州长兴县的经济繁荣主要依托于地方资源。如小煤矿、小石矿、小耐火、小水泥、小纺织及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这些产业准入门槛低,早期发展无序,虽然经济上去了,但产业“低、小、散、乱”等问题突出,生产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特别是位于长兴西面的煤山镇等地区,是当地水泥熟料的主要产区,年产量约1200万吨,也因此逐渐形成了以南方水泥为核心的水泥产业集群。而这些企业运送水泥熟料以前都是通过每天约6000辆车次的重型运输车运送至小浦地区码头,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各种噪音严重影响到途径沿线的生态环境,成了当地的“心肺之患”。
为彻底改变煤山扬尘漫天、遮天蔽日的“恶劣”景象,2016年,以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为首的水泥企业在整合小浦地区码头的基础上,开始规划建设22公里长,全封闭、全架空、耐高温、无污染的输送带,架起“空中运输走廊”,让产业集群企业运送的水泥熟料从“地上跑”变成“空中走”。
“这条输送带是‘全电物流’项目,总投资5.2亿元,年运输量可达1050万吨,较以前车辆运输而言,运输成本可节省一半左右。”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惠明算了一笔账,节省下来的成本又投入到辖区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上,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不仅如此,“空中运输走廊”的出现,还形成了“空水联运”的全新装载模式,不但大大提高了运输装载效率,而且还使煤山至小浦路段扬尘、噪声、尾气等污染大幅度改善。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例,项目建成后,该路段运输车辆每天可减少2400车次,全年尾气排放减少14278余吨。
“光从汽车尾气排放上就可以看出该项目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立竿见影̓的作用。项目建成运行以来,项目所在地小浦镇PM2.5环比下降30.8%,长兴县PM2.5下降19.2%。”俞文杰说。
长兴水泥熟料“全电物流”,只是浙江不断创新集群清洁运输的亮点之一。采用铁路、水路或管道等运输方式,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项目,支持运输企业资源整合重组和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浙江全面实施清洁运输行动,提升铁路货运量,拓展水路运输优势,发展绿色货运,优化车队运输结构,深入推进新能源车船和岸电使用,大力推动“公转水”“公转铁”,落实集群清洁运输。
此外,浙江还推广集中供汽供热或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中心,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等,进一步助力企业集群升级改造,减少污染排放。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