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垃圾桶里植入芯片也能实名认证?

发布时间:2020-05-13 08:53: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陈艺琨)这几天,浙江桐庐分水镇后岩村村民贺小林总会带着孙子,来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进行一场垃圾分类PK,祖孙俩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增进亲情。

从四月开始,每逢茶余饭后空闲时间,分水镇后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里总是传来欢声笑语。一台“垃圾分类互动抢答机”成了村民的新“伙伴”。

这台“游戏机”每次可供三位村民参与,机器开启后,屏幕会随机显示垃圾名称,参与者快速抢答,PK决胜负。

在抢答机的另一侧,有一块电子屏,上面显示着每户村民每天的垃圾重量、分类情况等信息,并附有桶内垃圾的照片。后岩村引进桐庐县首个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将每家每户户主信息植入二维码芯片,芯片固定在分类垃圾桶表面,完成垃圾桶身份绑定,每天村内的垃圾收集员都会驾驶智能垃圾清运车上门收取垃圾。

后岩村村委委员许春娇介绍,收集员会对每户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相关数据将自动上传到系统中,并时实公布。所有村民垃圾分类情况都能在平台上公开查询,并进行红黑榜排名。同时,村里还根据每户分类情况,有针对性地上门进行指导纠错,帮助村民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此外,后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还同步显示着村里的生活垃圾趋势图,通过这个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就可以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程监管。

在源头端,每户家门口都标注一张二维码,收集员上门巡检收集垃圾时,在门口分类垃圾桶拍下垃圾分类照片上传至二维码,收集员给予评分。

在清运端,则利用装在专用垃圾清运车的视频摄像头实时监控清运的垃圾,将垃圾重量、分类所属信息等数据实时传送至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所有农户垃圾分类情况都能在平台上公开查询,并进行红黑榜排名。

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智能化监管,这样数据化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推进了分水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和效果。

垃圾分类也实名认证了

当心别上“小本本”哦!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