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奋力开辟“两山”实践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0-05-25 12:48: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朱智翔 张春燕 晏利扬)“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让生态更好地回馈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浙江考察时的谆谆嘱托,在广袤的浙江大地上,至今掷地有声。

践行“两山论”的浙江,生态环境更优美、经济发展更“美丽”、百姓生活更美好,浙江的“美丽”成色更足。

这一年,新昌、义乌、德清、天台等一批市县被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生态文明建设遍地开“花”。

这一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在杭州成功举行,生态省建设全国首个通过验收,“蚂蚁森林”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美丽浙江擦亮了金名片。

“跳出环保看环保,我们要做到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全方位、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动市域、县域、乡域齐头并进,构筑系统全面整体的大格局。”方敏说。

让生态成为“小康社会”的厚实本底

夏日的黄昏,漫步在义乌苏溪镇的大陈江畔,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新老义乌人在河边休闲纳凉,散步赏景,犹如一幅温婉静谧的江南水乡美丽画卷。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这般美景还难以寻觅。“小镇人口稠密企业集聚,过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缺乏有效收集,或直排或混入雨水管网,使大陈江成了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苏溪镇治水办(河长办)工作人员郑小丽告诉记者,苏溪镇也因此成为了整个义乌水质最差的区块,在水环境考核中长期名列末位。

为了摆脱水质“吊车尾”,苏溪镇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精细化实施截污纳管,常态化开展设施运维。目前,苏溪镇已新建污水管网200多公里,如静脉血管般的雨水管网100多公里,连起千家万户。

“经过深度雨污分流,让污水、雨水各行其道,曾经污水汇聚的大陈江也恢复了清澈。”义乌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何强说。在义乌,和苏溪镇一样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镇、街道、社区已覆盖全境,实现了全域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内河水质也从劣Ⅴ类跃升至基本Ⅲ类。

义乌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浙江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的缩影。“2019年,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为撬动,以严格的制度和严厉的法治为保障,以绿色引领和服务助推为支撑,高标准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场硬仗。”方敏表示。

作为“底色”,生态环境好不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方敏表示,浙江下一步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个行动,实施一批有形项目,强化实体支撑,完善推进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小康补短板、添亮色。

让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的厚实本底

“大城市有的,这里也有!”钱秦指着远处的山水说,1个多小时就能赶到长三角各个大城市。在浙江省德清市的绿水青山中生活,生活节奏可控,心灵也有地方安放。

和钱秦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来德清安家,吸引他们的除了这里美丽的生态环境,还有依托生态环境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美丽经济。

21世纪初,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德清,也和浙江其它多数县(市、区)一样,舍生态环境而求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工业、木业、五金等产业。然而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面对发展背后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德清越来越感受到“生态环境”分量的突出,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护美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

随着德清不断变美的生态环境,一批批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农家乐在绿水青山间拔地而起,一家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入驻地理信息小镇,以旅游经济、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美丽经济不断壮大。

2019年,德清全县共接待游客22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4.1%。地理信息产业加速崛起,地理信息小镇新增全国百强地信企业14家,营业收入、税收连续6年翻番增长,分别达201亿元、16亿元,进入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

德清美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折射出浙江经济发展变得更“美丽”。2019年,浙江GDP由2018年的56197亿元增至62352亿元,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56.2%增至58.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3.5︰41.8︰54.7调整为3.4∶42.6∶54.0。

经济“美丽”,环保助力。出台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开展“三服务”活动,建立企业环保咨询日制度,举办浙江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与环保科技赋能会……一项项协调推进保护和发展的举措密集实施。

“下一步,浙江将以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创新环保服务,提升环境支撑,强化环境保障政策供给、环保政策技术指导服务、绿色低碳导向以及全局谋划与区域合作,为稳企业稳增长实现绿色发展强支撑、作贡献。”方敏说。

让健康成为“幸福生活”的厚实本底

“20世纪90年代,我们家和其他村民一样从事石矿开采,虽然收入高了,但环境和健康付出的代价也大。”回想从前,天台县后岸村村民陈中萍感慨万千。当时的后岸村曾一度迷失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中。

后来,痛定思痛的后岸人,在“两山”理念的指引和“千万工程”的推进下,毅然选择了后者——关闭石矿,依托当地山水资源,按照“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盘活资源,经营村庄,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后岸村的美丽蝶变还在继续。2019年,后岸村进一步护美绿水青山,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持续提高,分别达到503万元和人均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0多万元和近2000元。

在浙江,和后岸村一样正不断美丽蝶变的乡村可谓比比皆是。安吉余村村、淳安下姜村、浦江新光村……它们正用自己的“美丽”描绘着让人向往的江南水乡画卷,勾勒出让百姓安放美好生活的诗画田园图景。

2019年,浙江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上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899元,同比增加了4000多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连续19年和35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

眼下,美丽乡村在浙江遍地开花,美丽经济在浙江蓬勃发展,从山水相连到城乡协调,以绿色为底色的“大花园浙江”轮廓尽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绿色,正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作为绘制这最动人色彩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浙江生态环保铁军将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辟美丽浙江建设新境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方敏说。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