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蹲点记

发布时间:2020-06-01 14:57:20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6月1日讯(记者 裘一佼 施力维)从浙江嘉善入上海青浦,古镇朱家角的一块路牌上,长三角一体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上海人民广场47km,吴江51km,嘉善41km”。

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这片包括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在内的区域,正式拉开建设大幕。最受关注的焦点,落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的核心使命上——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情况下,打破行政边界,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

推出国土空间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33个重点项目,资金、土地、行政审批等20余条政策措施……半年多时间,示范区以空前的力度破界,推进空间规划协同、公共服务相融、产业发展联动。

一个示范区、三个行政主体、多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共同体如何炼成?

地理破界

一张蓝图管全域

青浦朱家角沙家埭路66号,是示范区执委会的所在地,也是协调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一体化发展的中枢。执委会大门外,停放着来自苏浙沪皖等多个省市的车辆;执委会里,35名来自沪苏浙三地的干部一起办公。

“协同”,是出现在示范区执委会里最多的一个词。在各方面的协同中,“规划协同”被列在第一位。示范区2413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下称“2413”规划),备受瞩目。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长刘锋告诉记者,以往规划编制主要局限在某一行政区内部,在交界区域往往存在空间发展不协调甚至冲突的现象。规划协同,就是要跳出行政界限的约束,在地理上实现破界。

破除边界,并非只是擦除图纸上的条条线线而已,而是青浦、吴江、嘉善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布局中。“三地发展阶段并不完全相同,在生态环保等领域标准不一,对规划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只要目标是一致的,三地就能攥指成拳。”刘锋说。

翻看“2413”规划,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城区或者开发区的规划,没有密集的城建,大量的空间留给了湖泊、绿地。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用“历史性突破”来形容:“这是全国第一份跨省级区域、有法定效力的空间规划,第一次实现了跨省域、一张蓝图管全域的目标。”

“2413”规划本身意义重大,形成的过程同样意义非凡。“2413”规划于去年3月启动编制,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苏浙两省自然资源部门共同组建工作专班编制起草,经过两轮书面征求意见、多次协调和修改完善后,即将进入社会公示阶段。

晚上9时,刘锋的办公室里仍然灯火通明,他们还在和吴江、嘉善、青浦相关部门,核对规划涉及的一些数据。

借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经验,由青浦朱家角、金泽,吴江汾湖,嘉善西塘、姚庄构成的6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目前正转入正式编制阶段。示范区的生态环境、水利、产业、综合交通、文旅6个专项规划,分别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水利部太湖局、上海市经信委等部门牵头,也正在抓紧编制中。

资源破界

互通有无补短板

示范区内的百姓,早已习惯了散个步就越过省界、手机定位在三地频繁切换的状态。

在对三地的教育部门、企业、学校、行业协会进行10余次调研后,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组副组长江振林发现,老百姓希望一体化能“看得到、有感受度”。

“一体化绝非一样化和统一化,而是三地通过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各取所需,迅速补上短板。”江振林说。

他的案头,放着厚厚一叠“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方案和调研报告。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产业特色明显,技术工人需求量大,但示范区内中职院校缺乏互动,部分专业缺失、部分专业重叠,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比如,吴江电梯企业很多,但好的机电工人并不好找,而嘉善的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力很强。

经过半年筹划,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已初步建成,意在实现三地在示范区内统一招生、共同培养、成果共享。今年,青浦的物流专业、吴江的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嘉善的机电技术等优势专业,有望同时面向示范区两区一县招生;远期,嘉善计划打造“国际职教学院”,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为示范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工匠。

公共服务的互补、相融,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过程。目前正在梳理的《示范区公共基本服务项目清单》,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尽可能地同等享受公共服务项目。目前,第一批清单已经基本确定,包含了卫生健康、教育、文旅等共30项内容。

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组组长曹雪娟说,青浦、吴江、嘉善共有公共基本服务项目90多项,大部分项目各地各有表述并且标准不一,所以每一条基本服务项目的确定都需要三地相关部门逐一核对条目,“核对会”半年来开了至少5场。

比对的过程,正是各地找差距、补短板的契机。记者参加的一个协调会议上,吴江、嘉善的相关负责人意识到两地图书馆的人均新增藏书量少于青浦,他们当即表示,要向上级部门申请增加新增藏书量。

“图书只是一个小切口,但它代表了我们出台统一清单的目的,希望三地能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共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曹雪娟说。

制度破界

三级八方商量办

在示范区,办成一件事可以非常高效:今年4月,随着示范区“金融十六条”发布,嘉善的企业能获得在青浦的银行授权,吴江的公司可以在嘉善办理金融结算服务,同时免除跨区域收费,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金融服务的同城化跨出关键一步。

在示范区,办成一件事也颇费心思:“金融十六条”的红头文件,联合发文单位包括示范区执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等13家单位之多。这意味着示范区出台举措前,要和每一家单位对接,逐一落实。

一体化背后,是大量的前期工作支撑,是无数次的多方沟通协调。在示范区执委会,有个专有名词——三级八方,即沪苏浙两省一市,苏州、嘉兴两市,在示范区内的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先行启动区的5个镇,加上国家层面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等,其实加起来远不止“三级八方”。

跨省域、多主体的广泛参与,打破行政桎梏、凡事商量着办成为示范区一大特色。嘉善县委“长三办”主任张赟,每个月都要去参加示范区执委会的工作例会。“不是任务布置会,而是工作协调会,我们针对示范区内重点工作提出本地的诉求、疑虑等,最终定下一个较高的标准,三级八方共同行动。”张赟说。

目前,在生态保护上,示范区已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污染物排放、检测、执法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在项目管理上,形成了示范区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除规定由国家核准的事项外,省界跨区项目由示范区执委会负责核准;除国家明确要求保留在省级,不得下放的核准事项外,非跨界项目能放尽放,核准权限全部下放两区一县;在要素流动上,形成了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先行区产业准入标准,通过政策导向推动示范区产业绿色创新……

将沪苏浙三地现有标准、制度“拉平”,只是制度破界的第一步。示范区执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示范区将在土地、投资、财税分享等多方面酝酿更进一步的改革。在不同行政区域内走出一条标准统一的新路,这将为全国更大范围的协调发展形成示范经验。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