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浙江治水的艺术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0-06-20 08:21:3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王恺报道)一座大桥横跨碧波万顷的白沙溪,两岸沿山郁郁葱葱,水面云雾缭绕,偶尔有渔人驾舟而过,如入仙境;碧水汨汨的梅溪悄无声息的穿过小镇,岸堤屋舍错落有致,溪中沙洲点缀得恰到好处,小镇人民安居乐业,一片宁静祥和,宛如身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要发展产业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全力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浙江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尤为可喜的是,在探索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上,浙江却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既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千亿级的市场、千亿级的企业齐头并进的勃勃生机;又让浙江在治水成果中展现了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一、壮士断腕的决心消灭黑臭河

这就是金华市婺城区——一座繁花似锦、名满江南的大美花都。像白沙溪、梅溪这样动人的河湖风光,在浙江,不过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浙江省“美丽河湖”的建设行动。谁又能想到,仅仅在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是什么,让浙江把“治水”变成了一门艺术?

浙江“因水而名”,素有“江南水乡”的雅号。浙江人对于赖以生存的河水有一种血脉里的情怀。然而也正是因为“水”,曾一度让浙江人民感到焦虑。根据2013年相关数据,浙江省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60立方米,已逼近了世界公认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并且因为80%水资源分布于山区,所以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浙东是重点缺水地区。而且浙江水资源还存在着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

婺城水流域一直存在着河道淤塞、水污染严重、人民取水困难的问题。而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美誉的瑞安县曹村镇,也一度因为洪涝问题而头疼。由于原来的天井垟曹村段河道狭窄和淤积,每年台风季节里,农田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水稻也因此歉收。浙江各地也不同程度地被一些水问题所困扰。其中水污染一直是重中之重,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污水直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浙江治水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处于“治反复、反复治”的状态。

种种原因之下,如何更好的治水成了浙江政府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治水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的要求;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从社会的维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治水兴水,是民心所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政府痛定思痛,于2013年开始陆续实施“五水共治”、“消除黑臭河”、“剿灭劣V类”河湖长制等政策工作。而消除黑臭河,尤以控制“污源”为基准。浙江治水人是怎样做到的。从义乌的治水工程中我们可见一斑。

如义乌后宅街道, 以“十联体”的模式来开展整治建设,打通企业之间的围墙,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各类管线,建立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合并成1个食堂,建立大型隔油池,统一委托第三方运维,使10余家企业成为一个联建联创、共建共享的企业综合体;义乌临江社区位于江东街道中部义鸟江畔,主要建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住宅小区。辖区面积约0.23平方公里,户籍人ロ1341人,外来人口1万余人。他们通过纵横结合设计将老旧小区改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示范区;而卿悦府是义乌城市有机更新首个回迁房项目,作为居民分质供水试点小区,小区新房、公共区域预先埋设了双管双水表,银色自来水管和绿色中水管,特制的绿色水表上,标有“中水禁止饮用”字样,绿色中水管专供居民冲洗马桶和小区公共区域绿化、地面冲洗等。卿悦府小区共计630户,每年可置换优质饮用水26000吨。向阳社区等城市有机更新回迁项目也将实行分质供水,每年可置换优质水43.8万吨。

义乌排水公司通过“排水一张网”可视化呈现污水管网基础数据、监控数据、业务数据等关键内容。工作人员可以从网页简单快捷地浏览、查询、实时分析全市各区域污水管网数据,实现管网数据共享;通过24小时查看巡査人员轨迹,实时掌握人员动向,第一时间将巡查人员上报的问题派发给就近的抢修人员,实现突发事件抢修的快速化和高效化。同时,对整个抢修工作进行跟踪、追溯,确保事件处置的完整性;通过污水管网内47个在线监测点,实时监测管道内液位、流量及水质数据,科学计算准确掌握纳管水量情况,为精细化水量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联网调度精准化。

用心与细微,着力于落实,在浙江治水道路上做到了极致。

二、治水出奇招,招招见实效

在政策先行的基础上,浙江各地纷纷响应政策,做出行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村港和婺城。

曹村港作为有名的省级涝区,河道狭窄,连年淤积,每逢暴雨,一片泽国,秧苗倒伏,严重时颗粒无收。2016年2月,曹村港新河生态河道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4500万,对曹村境内南岙至垟心亭段实施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的第一步就是清淤治污。曹村港将清理上岸的淤泥用于修复崩塌的河岸,在淤泥上“长出”生态景观带,真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道两侧采用仿天然缓坡,松木桩护岸,形成凹凸有致、直中有曲、富有变化的岸线,水域开阔生动自然,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200多种植物,四季变换打造岸线,丰富水域景观层次。

曹村港新河整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协调性,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和大部分景观原貌。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建造工程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对于生物栖息地的建设,保持了生物多样性。

曹村港治理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处理污水直排的水污染。当地政府清楚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治理好水环境,截污纳管是关键。而“污水零直排”就是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以此为标准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也正是浙江近年来创新推出的治水治本之策。

经过两年多的整治。曹村港共疏浚河道4.2公里,水体面积扩大了4倍,河面拓宽至25米以上,大大提升了平原水体流动能力,并显著提升了抗旱防洪减灾能力。这次整治也使曹村港成功实现了从“涝区”向“粮区、景区”的华丽蜕变。

而婺城区的治水过程同样也可圈可点。婺城当地政府为了解决百姓喝水难的问题,将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以来,婺城山区居民饮水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婺城许多乡镇都进行了城市饮用水管网延伸工程。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在城市饮用水管网延伸或单村供水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实现饮用水达标提标,从源头上解决农村水质净化不规范导致的饮水不安全,管网漏水无人运管引起的资源浪费,以及水费无人收取积压的大量呆账坏账等问题。

同时为了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婺城发动全民,组织村民加入村庄治水护水志愿者队伍,坚持打出科学治水、流域治水、系统治水、生态治水“组合拳”,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融合地域文化、植入绿色产业。

今年初,婺城制定了推进河湖库塘清淤的目标,计划完成清淤量12万方,同时加强对河湖淤泥的监测,逐步建立轮疏工作机制,确保“有淤常疏、清水常流”,着力实现河湖库塘淤疏动态平衡。作为“母亲河”的白沙溪,也因此成为婺城“美丽河湖”建设的样板。近年来,婺城区由“五水共治”出发,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白沙溪河段一改往日“垃圾河”面貌,成为沿岸村庄百姓饭后小憩的惬意场所。清丽动人的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保洁全流域覆盖的基础上,婺城区正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婺城河道新风貌,如对白沙溪右岸的堤顶道路及两岸进行绿化提档,继续实施长湖、回溪、乾溪等水系连通项目等,科学谋划水系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河湖溪库塘水系连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一镇一水网,构建全婺城的大水网。

婺城政府并不止步于此,他们还因地制宜开展“水经济”,以坚持看齐“生态廊道”、打造“美丽城防”为重点,打造高标准高品位的景观单元,构筑起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水生态经济带,希望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治水红利”。

三、治水,也成了一门艺术

如果说整治水环境的初衷多少有一丝“迫不得已”的意味。那么把治水变成一门艺术真的是辛勤勇敢的浙江人民独有的智慧了。

今年初,金华市婺城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施“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双城战略,通过打好“五水共治”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婺城水·幸福城”,让水美城居、水富乡村、水润民心,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婺城好水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梅溪两岸十余公里的骑行绿道沿溪串起了婺城的山水韵味:仙源十景贯穿其中,滨水灯光映带左右,亦有护坡绿岸、观景挑台、亲水平台及戏水滩地错落有致,更有上甘口段房车营地、庐家堰、“流水童年”主题公园、马家岭3D骑行体验段等人文生态景观。水成为了婺城旅游业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双城战略落地成景。

昔日的“难兄难弟”曹村港,如今也焕发出了新的魅力。曹村港新河草木葱茏,苍翠欲滴,鳞鳞河面,沙鸥翔集,呈现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河道整治后,曹村港河排涝和灌溉功能大幅提升,8000多亩农田,平均增产200公斤以上,空气中满是丰收的味道。

曹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过82名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称。曹村镇深挖文化基因,以美丽河道为轴、串连起曹村的进士文化、许岙村的水灯文化、江桥村的体育文化、姜家汇村的忠孝文化,以及整个流域的农耕文化。河道沿线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如垟心亭、沿仙桥、水口宫等都得以保留,其中垟心亭建于清朝,样式古朴,又有典型的代表性。昔日被洪涝灾害所坑的村庄已华丽蜕变为以青山绿水为纽带的美丽经济带。

曹村港新河边的东岙村,因地制宜引水为池,栽种荷花40多亩,打造集农事体验、乡村民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莲子亩收益能达到8000多元,小桥流水荷花,竟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

象曹村港这样由“丑”变“美”的案例在浙江比比皆是。

余杭临平净水厂采用全地埋式净水处理工艺,在有效改善当地水体水质的同时,将水污染治理与水文化主题绿地公园相结合,成为绿树掩映,流水潺潺,俨然是一座完全敞开的“水美公园”,附近的居民可随时来散步游玩,也成为网红热捧的打卡点。

义乌缸窑村在高标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古代排水历史文化,融合“窑文化”,做活水文章,助推乡村振兴。以“打通水脉、挖掘文脉、带动经脉”为理念,利用缸窑村高低地势,通过沟渠开挖、淤泥清除、埋设管道等工程,激活村内水系,打造“可游泳的门口池塘”。

杭州余杭区塘栖古镇将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与挖掘展现本地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新建一条长约10公里的水上栈道,将沿丁山湖的丁山河村、丁河村、超丁村等自然村连接起来,串联各村田园风光和湿地景观,做到一村一景一文化,四季有景色,村村有故事。目前,水上栈道成为古镇村民在炎热夏季纳凉赏景的好去处,也让当地百姓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

自2018年浙江启动美丽河湖建设行动以来,已创建了省级美丽河湖176条(个),通过构建河湖管护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的“管、治、保”职责,推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爱河、护河、管河的良好氛围。浙江省力争在2022年底,全省90%以上乡镇范围内河湖达到新时代美丽河湖建设标准,基本形成全省“一村一品一水景、一镇一韵一水乡、一城一画一廊道”的全域美丽河湖新画卷,努力在河湖水域监管上再创浙江样本,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发挥浙江省江河湖泊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