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桐庐迎春南路上的“好灶头”

发布时间:2020-06-20 22:49: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许马尔 摄影陈东晖)因经常与餐饮界掌勺的朋友聊天,我说过名店、名厨、名菜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在怎样用心做菜的问题上,一个厨师在推出一款新菜时,首先要考虑创名菜的打算,因此,在配料、烹饪、包括取菜名都要有自已灵魂的东西。一个菜不仅是一家餐厅的品牌表达,也是一家餐厅的盈利模型,当然,更是我们厨师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近,朋友邀我去品尝一款鱼味新菜,说是一家新开在桐庐迎春南路上的餐馆。迎春南路其实类似上海的南京路,人以物显,物以人名,上海的南京路许多体现摩登、领导潮流的现代化市政设施,都是从这条路开始的,而桐庐县城的迎春南路也有点类似,这里高楼林立,名人荟萃,能够在这条路上立足和开店铺的,恐怕不是商品名牌,也是商界精英了。

其实,朋友邀我去的这家餐馆叫好灶头妈妈菜馆,即至到跟前一看才知,这家餐馆并不摩登,也不是什么引领新潮流的饭店,原来是一家土菜馆。该店只有两间门面,大约有480平方左右,内设6个包厢,一个大厅,可同时容纳60人就餐,桌面有8人座、6人座、4人座等,店堂装饰古朴典雅,是至亲和挚友相聚的佳处之地。

好灶头妈妈菜馆主打的招牌菜是一锅用柴火炖烧的包头鱼,据介绍这家餐馆的主人是淳安人,故这儿所选用的包头鱼食材自然也来自淳安千岛湖了。包头鱼,学名鳙鱼,因鱼头很大,占了身长的近1/3,故称包头鱼,或叫胖头鱼等,虽然在大江南北餐桌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真正驰名的恐怕还是淳安千岛湖的有机大包头鱼。

包头鱼是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一种鱼,虽然算不上什么名贵鱼种,充其量也只是一般的经济鱼类,但是在桐庐传统名菜中,以包头鱼为食材的倒是有不少,比如在志书上记载的桐庐名菜——头肚醋鱼,就是用包头鱼食材来烹制的。在包头鱼名菜中,什么千岛湖大鱼头、溧阳砂锅鱼头、长沙剁椒鱼头、上海七宝鱼头等鱼头名菜,我都去品尝过,而且什么浓汤、油浸、清蒸、红烧、熬羹、鱼圆等烧法也一一吃过,当我尝过这家店用柴灶炖制的包头鱼之后,才懂得我们老祖宗为什么会留下“包头鱼,一鱼胜百味”这句话的真谛所在了。

好灶头妈妈菜馆的每张桌面中间均有一口大铁锅,而且下面的炉灶还是烧柴火的,这种炖菜的吃法我在东北见识过,如东北八大炖就是这样炖制的。其实炖菜也是桐庐菜的主要烹饪方法之一,因为桐庐菜的根基源于徽菜,而烧、炖、蒸则是徽菜的三种主要烹调方法,其中炖菜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在好灶头妈妈菜馆吃到的鱼儿就是这个味了。

在靠各类调料增色增味的今天,人们的油腻重口味就像甜言蜜语一般,已经给人产生了一种依赖,而好灶头妈妈菜馆的这种炖鱼,我觉得这是在让我们摆脱这种依赖,使味觉重新返璞归真了。

因为这里的炖鱼方法是从妈妈的妈妈手上传下来的,烧法虽然简单,调料也不是很多,并没有现代人所用的调味料,就连酱油、黄酒也不放一滴,但火功独到,所讲究的是突出本味,菜肴所释放出的是食材真正的醇香。

记得当年一次招待央视客人,主陪和我曾经设计过一张有关“吃”的行程图,因为事先得知客人曾与美食家陆文夫有过交道,故这次请他们到桐庐来就要选择能代表桐庐味道的菜肴了。为此,我们特意选择一家小餐馆,请客人品尝从妈妈的妈妈手上传下来的那种江鲜鱼味。

包头鱼的烹饪方法有很多,而这个菜的好吃与否,与下锅的方法与调料的使用就有很大的关系。好灶头妈妈菜馆一条六七斤重的鲜活包头鱼,从去鳞、去鳃和挖掉内脏洗净,至下锅,他们能在分把钟时间内完成,首先从食材的鲜活上做到了非常完美。

包头鱼,与其搭配最为出彩的是粉皮与豆腐了,而这里的炖鱼他们很会研究物物之和的理念,与其搭配的则是选择了一壶好汤,这就是简简单单用各种蔬菜熬制的汤料。一般烹制鱼类荤菜大多用菜子油,这叫荤菜素油,素菜荤油,但这里烹鱼却在菜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猪油。而且烹调方法犹为简单,将大锅用柴火烧热后,先放入油烧红,只放几片姜、蒜,并用淳安辣酱与桐庐土酱爆出香辣味之后,再将斩成块状而连体的整条鱼,背部朝上摆入镬内,不用煎也不用翻,不放黄酒也不放酱油,注入特制的汤料使其基本淹没鱼身后,再淋入少许高度白酒,盖上镬盖炖烧即可。

其实,用豆板酱烧鱼这是桐庐民间的传统调味方法,过去,一般人家烧菜的豆板酱都要酿制两年以上,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实行粮食统购后,农村晒酱减少,才逐渐改用酱油烧菜的。因此,对于生长在富春江两岸的我们这代人,对豆板酱就有一种特殊的情节,直到今天也是不可以没有豆瓣酱的,因为豆瓣酱能吃出桐庐的文化,豆瓣酱还可以吃出桐庐的乡土风俗,更能吃出富春山水的山高水长!

好灶头妈妈菜馆的炖鱼一般炖制时间为15~20分钟即可食用了,当你掀开锅盖的一刹那,一股浓郁的鲜香味会扑面而来,包头鱼最精到的吃法是从鱼唇开始的,只见鱼儿嫩滑而不碎,汤汁颜色白中带黄而不俗,鲜醇微辣则很烫口,肉质柔绵而有弹性,细腻、滑嫩,不腥、也不柴,滋味醇而鲜美,让人大饱眼福、口福。

在我看来这家店的经典之作还是席间的“戗菜”安排了,他们在大锅的四边的凉菜中,还配上了酱萝卜、醋大蒜、淳安辣酱等“戗菜”。其实,在席间配“戗菜”是桐庐民间的传统饮食文化,旧时的宴席在四大菜端上桌之后,大多会紧跟酱辣椒、酱黄瓜、霉豆腐、什锦菜之类四个重口味的“戗菜”,也叫“四酱菜”。

“戗菜”是促进味觉的一种菜肴,也可以说是一种开胃菜。因为人们在席间食用一定的菜肴后,一般味蕾在受到不同味物质的刺激,会产生一种疲劳感,而“戗菜”的作用就是让舌部味蕾再通过辛辣或重口味的刺激,使其重新恢复原有的敏锐度,以产生新的味觉,增进食欲,达到后面菜肴的品尝会有更美的滋味,也就是吃到最后一个菜也会有味道。

该餐厅的主人事后还告诉我,除了柴灶炖鱼以外,他还将逐步推出其它类似的传统特色炖菜,并且与这锅炖菜相匹配的凉菜、烧菜、蒸菜、炒菜等,以供客人们自由选择。比如我们这一天除了柴灶炖包头鱼以外,还品尝了该店红烧小鳜鱼和黄辣椒酱蒸石斑鱼等,可以说把徽菜的烧、炖、蒸三种主要特色烹饪的江鲜鱼味全品尝了。

好灶头妈妈菜馆还推出了不少有特色的乡土菜肴,值得人们一尝。比如一款叫神仙豆腐的菜肴,色泽莹润通透,犹如碧玉,隐隐有些透明,芳香清凉,吃到嘴里滑滑嫩嫩的,带着一股泥腥的乡野味儿,这是一款城里人很难吃到的夏季可口佳肴了。

这种“豆腐”食材是一种叫腐婢的多年生的灌木,采其新叶揉碎捣汁,即植物胶后再加入草木灰碱水使其凝固成“豆腐”的。这种腐婢桐庐人也叫豆腐柴、神仙柴、观音柴等,所以民间也称柴叶子豆腐、观音豆腐等。在高楼林立的地方,能觅得如此“野味 ”,也算是一种口福了,这可是大自然慷慨馈赠与我们的美味佳肴啊!

好灶头妈妈菜馆还有众多传统小吃,比如豆腐衣包裹的素包、玉米饼、酥饼等等,这些都是当年流传于乡间的美食,也可以在这灯红酒绿的都市中让人大饱口福。

对于美食,人们都有着向往和憧憬。每一道美食的背后,也许都有着一个故事。而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如何保留这些记忆和味道,也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学会的东西。

有人说:最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我想今天这家店的主人经过20多年的拼摶,能够在迎春南路上开出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而且又能烧出一锅让吃货们剁手的炖鱼,这定肯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吧!(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