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示范线路有望下半年开放

发布时间:2020-07-03 14:53:50 来源:合肥晚报

合肥晚报讯作为合肥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合肥迅速成长。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已达到24.3万辆。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7月2日采访获悉,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示范线路项目建设有望在今年8月中下旬完成,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开放。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场景即将在合肥人的生活中得以实现。

日前,《2020国际(合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总体方案》由合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展览会将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板块,包含了“开放塘西河4.4公里示范线路”的内容。

在2019年,合肥市宣布将在塘西河附近开辟一条4.4公里的自动驾驶5G示范线路,该线路为庐州大道-方兴大道-徽州大道-中山路顺时针环形道路。该项目的建设对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第一条5G自动驾驶示范线路。

记者从包河区获悉,今年3月,该项目已由百度公司牵头的联合体中标,正式开建。“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在今年8月中下旬建设完成。”据该项目承建方百度智能交通业务部安徽公司的总经理崔玮介绍,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含5G网络传输、5G多场景应用、路侧感知设备、云控中心、路边交通设施升级改造等。

线路正式开放后,首批计划投入若干辆客车以及小轿车作为示范运行车辆。“届时,市民通过相关软件提前预约,即可体验无人驾驶车辆。此外,还能在车内感受5G场景的一些应用,比如无人机5G图像传输、在线会议、5G游戏等。”

当前,合肥正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其中,在夯实产业这个最关键的根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层面,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而在日前合肥市正式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成为12个链长制所聚焦的重点产业之一。

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记者从合肥市科技局获悉,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支持和政策引导,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已达到24.3万辆。今年以来,包括蔚来中国总部“落户”、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战略合资合作项目启动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在合肥落地。

【体验】 “聪明的大巴”抢鲜坐

据了解,由安凯汽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客车,将成为安徽5G自动驾驶示范线路首批拟投入运营的车辆。车辆乘坐感觉如何?与普通的无人驾驶小轿车又有什么区别?记者赶到安凯新能源研发中心,“抢鲜”体验即将首批上路的无人驾驶客车。

【外形】科技感十足还有一点“萌”

仅从外形上来看,这台无人驾驶客车就明显有别于普通公交车与客车。

在车头与车尾上方,“智能驾驶”的文字标识在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加上红黑相间的车身配色,科技感十足。造型方面,整车相对于常见的公交车,略微“短”一些、“高”一点,车身圆润的线条让它看起来有些“萌”。

而在车身周围,则遍布着许多“体态”小巧的雷达感应器和摄像头等设备。

走进车厢,木纹底板,整体以干净的白、灰色作为主色调。空间方面,大概能够同时容纳20名左右的乘客。

记者还发现,这台客车还拥有车内氛围灯组,不但可以调节多种颜色,还配备了当下许多豪华轿车爱用的“流水式”灯带功能,开启后,特别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此外,在车辆驾驶舱的背面,还装配有一块超大的屏幕。“这是一台大型的平板电脑,未来,市民可以在上面进行5G应用的体验。”安凯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汪中传介绍。

【试乘】自主转弯、障碍绕行、精准停靠、车门感应关闭

在安凯工程师的带领下,记者开始了试乘体验。

汪中传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上路要求,每辆无人驾驶客车上都需要配备一名安全员,但在车辆正常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安全员并不会干涉车辆的自主运行。

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速度并不快,平均速度保持在时速20公里。

“在目前的测试中,我们对其设定了这个速度。未来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根据实际道路需求进行相匹配的速度调整。”汪中传解释道。

前方即将开始转弯。记者观察到,这辆客车会自己提前开始减速,方向盘也自己转了起来,车身过弯非常平稳。同时,在转弯的过程中,车内会持续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提醒乘客车辆转弯注意安全。

在车辆即将达到规定站点时,也能够缓缓减速并精确的停止在车站位置。

这辆无人驾驶客车的车门还采用了类似电梯门的感应门,在停车车门开启后,只要识别出有人或其他物体正在经过,车门会保持开启状态,直到所有人完成上下车动作。

除了自动过弯、到站停车,这辆车还可针对道路情况和突发状况做出实时反应,能够主动进行行人、车辆检测,并主动实现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等。同时,还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等交通环境。

不仅如此,在此次体验中记者看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运行轨迹、路面环境、速度、电量、方向盘转角等都可以从车内的一台显示器看到。“通过显示器,安全员可以对车辆驾驶状况实时掌握。乘客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无人驾驶客车的‘智慧’。”

【揭秘】无人车也有“眼睛”和“大脑”

自动过弯、到站停车、识别红绿灯、障碍物绕行……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一系列人为式的操作,源于这辆无人驾驶客车配备的一整套高科技设备,以及研发人员一次次的试验、调校。

各种高科技设备互相“合作”

在车顶、车头、车尾、挡风玻璃内安装的诸多360度感应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卫星天线等众多高科技设备,就是车辆的“眼睛”。

这些设备各有优势,互相“合作”,才能够实现对路况精准及时的判断。

汪中传介绍,车上的雷达最远可识别距离100米的障碍物,识别后,将信息反馈给拥有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超能力”的“大脑”,也就是车辆的决策系统。之后,“大脑”迅速判断障碍物对车辆的影响状况,例如其是否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上等,若发现影响,便会开始“指导”车辆减速、避障、绕行。

“识别红绿灯,是挡风玻璃内单目摄像头的‘本领’。到站精准停车,则是人为事先设置了站点的位置信息,车辆行驶中,再依托卫星天线的定位功能实现。”

车辆诸多人性化细节经过多番调校

作为一款公共城市交通工具,这台无人驾驶客车在诸多细节处理上,也非常接近人为操作。例如,为保障乘客安全,其过弯非常平顺;为方便乘客上下车,其停靠时,与路边站点的距离适中……这些,都是由安凯汽车试验工程师丁延松,带领着由12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的合肥市“丁延松汽车试验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调校而成。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丁延松表示,无人驾驶客车对于这些细节操作,一开始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比如最初车辆到站,停靠的距离就非常远。”针对这些问题,丁延松团队进行了一次次的人工测试。

“到站提前多久踩刹车?刹车踩多深,既能保证精准停靠又让乘客体验感比较好?过弯的时候方向盘‘打’多大转角,能够实现过弯最佳路线?这些都需要一遍一遍的试验、调校、评判、再优化。仅过弯这一项,我都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遍了。”丁延松介绍,将一个个最佳操作的数据集成到车辆“大脑”后,才能让乘客拥有良好的体验。

应用5G后,车辆将能“互通轨迹”

无人驾驶客车,行驶上5G示范线路,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汪中传告诉记者,应用5G后,车辆的反应会更快。

车辆联网后,道路上的感应设备通过5G,能将站点、红绿灯、障碍物等信息迅速传递给车辆,包括车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比如在车辆‘看不见’的下一个弯道,如果有障碍物,车辆就会提前知道,预备做出反应”。

此外,多车同时联网后,车与车之间就能即时“通信”。“你的车要拐弯,我的车立刻就会知道,反应速度比人脑更快,甚至能预判你的行车轨迹。”汪中传说。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