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专家提出:把湿地建设得“精”“美”“灵”“慧”

发布时间:2020-08-15 16:53: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报道 通讯员徐志刚) 杭州开发建设小微湿地(小微水体),发展“湿地+农业”“湿地+旅游”等湿地经济,把湿地的生态效益有效转化为真金白银……这是南京大学教授王中生15日在杭州湿地保护规划专家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

2020年8月15日,杭州召开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暨杭州湿地保护规划专家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共聚杭州,交流分享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杭州“湿地水城”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善策良方。

今年82岁的河海大学教授崔广柏打趣地说:“刚才发言的朱老师说自己晒得很黑,大家看我这个老头子脸晒得很红很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搞水利工作的,常年在野外跑。”

崔教授多年来特别关注浙江“五水共治”和“河长制”。他认为,水是大自然系统的控制因子,又是生命元素、文明源泉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因此,在湿地规划与保护开发上,一定要充分尊重自然,特别要注意湿地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要搞得东一块、西一片的。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研究员提醒,杭州应摸清湿地资源家底,按照国际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科学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立法和组织保障,特别是“公众参与”对于打造国际湿地城十分重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武海涛表示,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突出湿地的文化价值,建设“柔美”“安静”的湿地城。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吴明建议,整合现有湿地管理资源,共同构建湿地科研大平台,共享相关数据,把湿地研究与管理建立在真实的数据基础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刘道平称赞杭州市林水局,把大林业和大水利集中在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从山到水、从林到湖,整体高效管理湿地资源。

浙江省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朱法君说,自从爱上鸟类摄影之后,对自己以前所做的水利工作有了新认识。在湿地保护与建设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人的需求,比如路面硬化、照明雪亮等,还要照顾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与栖息。只有给野生动植物留足生存空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表示,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因此,湿地城应该与大海大湖大江大河等主流水系明显区分开来,做到“小而精”“小而美” “小而灵”“小而慧”。具体来说,“小而精”是指湿地具有完整的生态价值;“小而美”是指湿地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小而灵”是指湿地具有活化的文化价值;“小而慧”是指湿地具有高科技含量,即打造“智慧湿地”。比如,不妨把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做成 “肾单位”,使之“精”“美”“灵”“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李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等国内知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

据介绍,杭州是一座江、河、湖、海、溪五水并存、“五水共导”的城市。杭州湿地资源丰富,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大类21种类型。根据2005年调查数据,全市有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14万公顷(不含水稻田),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8.4%。境内有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基本形成了 “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七湖(西湖、千岛湖等)一河(运河)一溪(西溪)”的湿地保护格局。杭州现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有2个,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5个;建立湿地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全市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近3000种,陆生野生动物5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74种;水生野生动物27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8种。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