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舞剧“她视角”:年龄给予“30+”最好的加持

发布时间:2020-08-18 14:32:40 来源:新华网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中,兰芬身着旗袍,轻摇蒲扇,舞起曼妙的《晨光曲》;《花木兰》里,女将军卸下戎装再执铜镜,用《铜镜舞》表达对“美”的天然盼望;《杜甫》中的《丽人行》尽显盛唐雍容华贵,还原诗中的“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粉黛巾帼,各展芳华,这些舞剧中的“名场面”都出自80后女编导韩真、周莉亚的创作。前天,这对“幕后双姝”做客“青年中国说”,畅谈舞剧中的“她视角”,讲述爆款舞剧背后的秘诀。此时此刻,《电波》正在全国各地巡演,而舞剧《花木兰》将于9月1日、2日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经历过挣扎与痛苦,女舞者才能从蜕变到重生

在许多人眼里,旗袍是上海女人的代名词,温婉、精致、有格调。在上海歌舞团创排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身穿旗袍的兰芬用无声的语言演绎出了中国妇女的坚强。全剧从李侠(王佳俊饰演)与兰芬(朱洁静饰演)假扮夫妻在上海开启潜伏生涯开始,他们每日行走在生与死的刀锋上,最终迎来生死抉择。“兰芬是站在李侠身后的女人。”周莉亚告诉记者,“朱洁静性格外向,此前在《朱鹮》和《霸王别姬》里都饰演最出彩的角色。为了演好兰芬,她必须打碎之前所有的成功经验,学会掩盖锋芒,藏在李侠的身后,‘顶着他’共同完成这台戏。从蜕变到重生的过程,相当挣扎与痛苦。”

周莉亚认为,中国青年舞蹈演员有着优秀的肢体能力,但一些演员习惯写意表达,对于角色性格的刻画相对较浅。排演《电波》时,编导与演员们一同琢磨人物,从一个转身、一个回头、一个抬头和对视的细节中打磨演技。“眼睛盯着近处还是远处,视线聚焦于实地还是虚空,这些细小差别在舞台上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创作像是建房子,带着新鲜感,也有紧张感;打磨好比“精装修”,把细节掰开揉碎再合成。看着《电波》中角色日渐丰满,让创作者有着一种痛并快乐的“幸福感”。

兰芬展现出了江南女子温婉外表下的坚定信仰和强大内心,而花木兰则是真正的“女汉子”。宁波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花木兰》讲述了北魏时期,为了保卫家国安宁,木兰(郝若琦饰演)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完成使命、荣归故里的故事。用舞步书写女性的大义勇气和家国情怀。

在韩真的眼里,身高1米76的郝若琦肩宽腿长、率性聪敏,是出演木兰的不二人选。此前,她们曾合作舞剧《杜甫》,郝若琦饰演“妃”,是“爆款”《丽人行》的领舞。为了在“女汉子”身上“抠”出唐朝宫中贵人的媚和魅,她从抬手、送腰、踢腿、扭胯等细微处着手,潜心揣摩盛唐韵味。“演完《杜甫》,郝若琦的性格中添上了一层女性柔美,演花木兰就越发得心应手。”周莉亚认为,演员必须拓展人物塑造的多面性,积累经验反哺表演,让舞台上的演绎更加成熟。

“30+”是最好的时光,演员需要岁月积淀来丰富感悟

这个夏天,“30+”女性的话题引发很多关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冻龄”女星们重燃激情,电视剧《三十而已》聚焦职场女性,一批“30+”女舞者也闪耀着最绚烂的光芒,点亮中国原创舞剧的舞台。“舞者凭借肢体的张力和灵魂深处的信念诠释角色,年龄给予女性最好的加持,让她们与角色共同成长。”韩真说。

朱洁静在《电波》中的表演是内敛的。诀别那场戏里,兰芬捏着旗袍一路远走,明明心留在身后,脚步却只能前行。“革命者的心愿是让下一代看到胜利成果,她必须带着孩子见证这一切。远离爱人时的五味杂陈,是二十出头的姑娘们难以体会的。”韩真认为,兰芬素雅的外表下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来源于共产党人强大的信念。“如何拿捏柔软与刚毅之间的分寸,让角色更具真实性?演员需要岁月的积淀来丰富体验和感悟。”

《花木兰》的演绎正相反,尽管郝若琦性格爽朗,但这台戏需要极限地放大自我。舞剧收尾处,花木兰挥舞长剑,身后是拜服她的千军万马。“女演员必须无视性别界限,大胆释放心中那团炙热的火。如果没有丰沛的舞台经验和生活历练,她很难突破女孩的天性禁锢。”

“‘30+’是女性最好的时光。在创作中,我们的理性、感情、经验和掌控力都到了可以看破全局的阶段,好像拨开云雾见明月。”韩真说。

拥有乘风破浪的心态,作品才会有动能、有生命力

从2014年创排舞剧《沙湾往事》起,韩真和周莉亚还合作了《杜甫》《花木兰》《电波》等大戏。当剧场演出重新开放后,几台戏纷纷开启巡演。前不久,她们在微信群同时收到来自三个不同剧场、不同剧目的谢幕视频,观众均以最热烈的掌声褒奖艺术的回归。“四台戏,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希望将来的每一步都能走得再踏实一点。”她们透露,目前正在为东方歌舞团创排古典题材的新戏,“在没有强大叙事压力的情况下,尝试把舞蹈的本质发挥得更极致一些。”

据悉,《电波》创排结束后,韩真、周莉亚还参与了一项有关秦朝的陕西文旅演出,合作者是舞美设计大师乔治·西平等国际团队。乔治·西平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舞美设计师之一,同时也是知名的雕刻家、建筑师和影视美术设计师,曾担任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舞美设计。为了完美展现中国古代的瑰丽文化,她们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仅剧本创作就耗时一年半,改了几十稿。今年疫情期间,剧本刚刚翻译完成交到乔治·西平手上。双方通过视频越洋交流时,这位年近七旬的哈萨克斯坦老人诚挚地说,通过剧本他“重新认识了中国”。“那一瞬间,泪水就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周莉亚透露,乔治·西平的舞美设计已修改到第五稿,“每一稿都制作成1∶100的模型,可以直观看到设计细节。”

从原创舞剧到大型文旅项目……“舞剧双子星”正在尝试更多可能性,享受着搏击风浪的乐趣。“创作就像在写一本书,写书同时你也融入了书中。女人永远要有自己的追求,拥有乘风破浪的心态,作品才会有动能、有生命力。” (记者 宣晶)

【纠错】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