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很早就打下了在中国美食江湖里的地位,南北通吃。
但往前追溯一百年,羊肉还只是游牧民族的日常肉食。而对于南方江南一带来说,鱼米之乡虽美,羊肉却是可遇不可求。《随园食单》在略显单薄的“杂牲篇”里第一句就说:“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物”。苏轼的文章常被拿去出科举考试的考题,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羹”的调侃。想吃上羊肉,得靠读书出人头地,可见羊肉的金贵。
山水和人文,决定了江南人家的羊肉与北方比有三大不同。一是吃羊的品种。北方的羊肉多来自喜干寒怕湿热的绵羊,肉纤维细短、羊膻味清淡有奶香;而南方丘陵地带多养殖能轻松行走山岩间的山羊,滋味浓郁但膻味也较大;此外还有因南北力量交汇的中间品种,如在杭嘉湖平原养殖的湖羊,特性与滋味介于南北之间。
不同品种羊肉的做法也自不相同。西北羊肉资源丰富,肉质鲜嫩,吃法上也就豪迈不拘一格:剁大块清煮成的手把肉,或干脆整只烤全羊,手撕刀削,对酒当歌、尽享羊肉的原汁原味。而越往南,羊肉的做法就越是精细:无论是弥漫在苏浙一带红烧羊肉的浓香馥郁;还是苏州乳白汤色里藏书羊肉的鲜香缠绵;抑或家人围坐一桌时热气腾腾的羊肉煲;乃至一大碗红亮羊肉做浇头的酥羊大面……
南方羊肉的吃法颇具仪式感,而构成仪式感首要的一项,就在于南北方吃羊的第三点不同——时令。
羊肉该什么时候吃好?没有暖气的江南冬季,湿寒氤氲,在此羊肉被看作冬季暖身滋补的食材,换句话说,夏天吃羊肉,那是容易燥热上火的。而北方草原地区每天都是吃羊的好时辰,天寒吃羊肉取暖健体,酷热吃羊肉解乏生津,一年四季,羊肉敞开供应。
南北的羊肉之争有一个缓冲地带。长三角北部地处于中部平原,同时受到南北方文化的影响,羊肉是冬天也吃得,夏天也吃得,这里的人们发明了“伏羊节”的独特节日,来郑重宣告自己三伏天吃羊肉的权利。
比如在萧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辖属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东南浅山区山势连绵,家家户户都饲养一种白山羊,年饲养在400万只以上。当地人认为经过春夏饲养,长到二到四颗牙龄的“伏羊”肉质最醇厚鲜滑。2000年夏,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第一次举办了伏羊节活动,得到当地羊肉馆的一呼百应,迅速成为“现象级”夏季饮食盛宴。萧县大小羊肉馆数千家,一入伏羊节,家家爆满,整个县城都飘散着羊肉的诱人滋味。天越热,吃羊肉越酣畅。骄阳似火,反而进店坐下来要先喝一碗羊肉汤,汤色乳白、辣油红亮、芫荽青翠,喝下去仿佛蒸完桑拿一样通体通畅。
2017年12月,安徽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里,萧县的伏羊节榜上有名;不过隔壁邻居江苏徐州似乎更捷足先登——同年的5个月前,徐州伏羊习俗被纳入江苏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在彭祖伏羊节上予以授牌。
徐州的彭祖伏羊节,首届于2002年7月举办。彭祖是传说中生于徐州,历经夏、商两代的长寿仙人,相传活到了800岁。借助彭祖养生的牌子,徐州的伏羊节正式把“伏天一碗羊肉汤,不劳神医开药方”“夏天吃伏羊,美味又健康”等养生说法传播了出去。
夏季吃羊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从长三角向全国蔓延的趋势。2016年的伏羊节,除了在徐州设置主会场,还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设置了6个分会场。其实,上海、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湖北、浙江等省市,早都有在入伏期间举办伏羊节,只是名气大小而已。(张慧)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