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8月15日,是“两山论”提出15周年。在这15年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本着总结与规划长三角长达15年的绿色发展道路,助力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聚焦长三角栏目》今日起推出相关部门领导的专题访谈。本期访谈的对象是浙江省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宇昕(简称施)。采访者为本网聚焦长三角栏目记者。(简称长三角)
长三角:施局您好,我们这次推出“美丽乡村绿色生态采风”活动,主要是想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美丽乡村的深度采访与报道,树立先进典型。所以,很想听听桐庐建设美丽乡村的情况。
施:2003年,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时候,桐庐就同步开始搭建机构,实施“十百工程”。我也是这个时候进入的,至今没有改变过工作性质与内容。我和自己开句玩笑说,在这个领域,我是从青丝干到了白发。
2003年到2010年,主要工作是村庄的环境整治,按照“干净整洁美观,整治前后大变样”的要求,重点治理农村的脏乱差散。当时全县有405个行政村,县里面每年投1000万,用来整治环境卫生的。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力求干净、整洁和美观。在这种理念的灌输与推导之下,推出了“清洁桐庐三年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村庄的清洁美观度得到了逐步提升。
2010年以后进入美丽乡村阶段,2010年开始规划,2011年正式实施,一直到2015年,共有5年时间,这个时期我们称为美丽乡村1.0阶段,通过项目化推进农村道路、农房改造、美丽庭院、污水处理等工程,完善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省第一次的美丽乡村现场会放在桐庐,2013年第一届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也放到了桐庐。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桐庐便开始领跑浙江,至少想法与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地位。这很让我们引以为傲。
美丽乡村1.0阶段投入很大,首要工作是做规划,做乡村布局。原本405个行政村,规划与精简之后,变成了181个行政村。
对村庄的布局,重点是指对村庄的取舍。我个人一直认为,所谓乡村振兴,并不是所有乡村都能振兴。城市化、现代化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我们乡村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必要性,才是我们乡村振兴所要体现与完成的课题。
2016年到2019年,为美丽乡村的2.0阶段,这是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的阶段,更加注重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我们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逐步实现“全域景区化、镇村景点化”。
今年开始,我们进入了美丽乡村3.0阶段,提出了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的目标,高品质建设以“规划引领、产业兴旺、文化振兴、人的回归”为重点的美丽乡村3.0版,实现“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
长三角:那么,对于当时村庄的规划与布局,桐庐到底是怎么下好这盘棋的?
施:我们把村庄分成三类,发展村、保留村和中心村。在我们的规划布局中,中心村将会像集镇一样,是人口集聚地,将会越做越大,越来越好,它的投入与建设方向,按集镇化道路走的。那些有特殊的山水文脉,或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背景的特色村庄,我们就按照历史文化村庄来发展。这样的村庄人口未必会膨胀,但肯定不会萎缩,至于那些边远山村,基础很薄弱,交通又不方便,也没有特别的实质性内容,不可避免地要萎缩,这也是趋势。
当时桐庐的农村基础非常薄弱,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所以我们加大投入,从最初每年1000万,到后来的每年投入2.8亿,增长了28倍。
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具体,比如导入“三大革命”,道路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包括便民服务中心,就是要把“一站式”服务向乡村延伸。比如“最多跑一次”工作,我们桐庐就比较领先,农村也逐步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这一系列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当然还包括生产条件的改善、机耕路的修建、山林的林道的修建等等,大幅度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但这其实是美丽乡村的1.0版。
长三角:那么,美丽乡村2.0版是个什么概念?2.0阶段的主体内容与工作成绩大致体现在哪些方面?
施:2016年以后,我们开始了被称作为美丽乡村2.0阶段,主要是做美丽经济。在这个阶段,工作上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路灯装上去了要电费,垃圾保洁上了也需要支出工资,绿化要修剪又要工资,总之投得越多,维护费用也就越多。
我们浙江人富有,可集体不富。山林都分完了,有的乡村连大礼堂也分了,这就造成了浙江农村的集体经济很薄弱。做美丽经济,钱从哪里来?经营收入要实打实地去赚来,确实非常难。所以这个阶段要考虑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他们的经营性收入。在投资建设乡村的时候,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在更多的投入导向上,要与经济挂钩,更多的政策也都和经营、经济的相关,为集体经济增收。比如莪山乡的戴家山,当初那里的人都转移走了,只要通好道路即可。后来有社会资本进入,我们就去增加基础设施,民宿搞起来了,比较成功。再比如横村镇白云村,入10%作为资源入股。所有的水塘、修缮的路、甚至变压器,都可以算作资源入股。也就是说,如果投资方只是保本,那么村里只收取租金。如果投资方有了盈利,村里就按10%分得利润。投资方赚得越多,村里分得越多。从政府的角度看,增加了集体收入,这很合理。反过来说,这其实又保护了投资方。因为只有形成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合作才会长久。
美丽乡村2.0版的主要工作是乡村经济怎么做,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因为,如果在乡村做无污染的工业还是比较难的。纯粹做一产,风险又很大。所以在2.0版的建设过程中,还是以乡村旅游为主,桐庐县文广旅体局也在积极配合,开拓全域旅游。到了2019年以后,我们就开始打造美丽乡村3.0版了。
长三角:什么叫做3.0版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时期的重点是什么?
施:1.0版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2.0版主要搞乡村经济;3.0版主抓乡村生活。
在美丽乡村3.0阶段,我们提出了一个“115”工程。第一个“1”,指的是一个规划;第二个“1”,是指一个明确而完整的目标,即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样板地”;“5”是指五大乡村,即建设五大乡村:法治乡村、数字乡村、艺术乡村、创业乡村和文明乡村。
一个规划,就是指多规合一的村域规划。要实现一规多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桐庐的城市面貌有今天这个模样,其实就是多规合一,一规多用的结果。
一个目标,就是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新时代要有新想法,树立信心,再次领跑全国乡村建设。
五大乡村建设是美丽乡村3.0的具体抓手。法治乡村,我们要打造全国善治示范县,示范县的支撑就来自每个村;数字乡村,各地方都在叫,但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赶快行动,抓住新基建这个风口。我一直有个观点,5G是我们又一轮的弯道超车,我们把5G布局好了,年轻人会回来。乡村能不能真正振兴,关键还是在人,而且是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要回归乡村?一定是希望能够在乡村上班,赚钱,以至安居乐业,有发展前途。我们现在在搞乡村旅游,在搞创业,如果在我们乡村工作能和在上海工作一样,那么年轻人就会选择在这里生活。这里环境也好,空气也好,租金也便宜。5G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很重要的支撑;艺术乡村,主要还是更多涉及精神层面的东西,人的物质的需求到达一定阶段之后,物质的价值与意义就没有先前那么重要了;创业乡村是指,根据当地的特色内容,展示特色产业。文明乡村,也是精神层面的,桐庐提出“人人文明”。文明村的打造,也有五六年的历史。在我们桐庐,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们的文明乡村工作必须走在前面,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
目前美丽乡村3.0版还是起步阶段,接下来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焦峰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