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教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回溯五千多年的历史流变,中华民族遭遇过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化危为机,玉汝于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今年,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可谓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和最新凝练。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人的生命最为宝贵,是其他一切事物所不可比拟的。古时贤哲就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尊重生命才能心生体恤他人之情,别人落难,绝不袖手旁观。我们党承继了这种民本重生的思想,本着人民生命至上的宗旨,不惜一切代价,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得到悉心呵护。生命至上,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人心齐,泰山移。”正因彼此胸怀爱人之心,所以面对生死考验之际,广大人民群众受大爱激励而消解了畏惧,因携手互助而忘却了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出资出力,谱写了一曲14亿人民共奏同唱、气势雄浑的抗疫战歌。举国同心,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病毒横行,抗疫即大义!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里指出的:“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舍生忘死,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从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在这场有爱、同心、无畏的战疫历程中,科学不可缺席。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纵观8个多月的时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似车之两轮并驾齐驱,堪称两股相得益彰的强大支撑力量。尊重科学,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塑造了“天下一家”的理念,疫情来势汹汹,中国政府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心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命运与共,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因“生命至上”,故“举国同心”;既“舍生忘死”,亦“尊重科学”;知大道不孤,遂“命运与共”。这五个方面,都极其可贵,又并非判然有别,彼此间实有着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高度内在统一。五者融为一体,才构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伟大抗疫精神正是举国同胞在抗击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所形成的一笔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成之艰辛,更来之不易。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