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浙江桐庐这个项目通过“院士团”鉴定

发布时间:2020-10-14 10:58: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曾艺  何小华)10月13日,浙江桐庐县春江东路与宝心路交叉口,一辆中巴车缓缓停在路边,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国家最高奖获得者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等一批学者专家纷纷走下车。他们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将对桐庐洋州排涝站采用的“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项目鉴定。

超导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般为极低温度)电阻为零的性质。例如,医疗领域常用的核磁共振就是应用了超导技术。

“这次,我们将超导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自主研制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设备,对水体中的COD、总磷、悬浮物、氨氮等都具有较理想的处理效果,相关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6项。”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駼说。

对比目前常见的一些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污水处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处理范围更广,而且设备是撬装式,可车载,布局灵活。

在项目现场,顺着台阶爬到3个蓝色的集装箱箱顶,便能看到超导污水处理系统的运作现场:青黄色的污水正围着一根“柱子”不停打转,而集装箱末端,清澈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淌出来,最终汇入排涝站旁的黄潦溪中。

“我们这个项目处理的是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污水处理领域难度最高的,因为水体一直在变化。超导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方式,就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磁种材料,让污染物与磁种结合,使污染物具有磁性,然后再通过磁场作用,吸附去除污染物,实现污水净化,同时回收磁种,循环利用。”袁駼说。

作为桐庐少有的中科院产业化落地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9年7月投入运营,占地200平方米,日处理污水量5000吨,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大大提升了黄潦溪的水环境质量。

“研制成功,通过鉴定。”10月13日下午5时,由数位院士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发布了本次鉴定结果,中科凯凌相关负责人激动地接过了鉴定书。

鉴定书指出,该项目取得了超导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零的突破,系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接下来,我们计划正式投产,建设更多的设备制造工厂,进一步造福桐庐本地经济,拉动就业。”袁駼说。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