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姑娘拎着竹篮,走在村头巷尾捡拾游客丢弃的烟头纸巾;一位老人守在垃圾分类设备前充当义务宣讲员;一个曾经大骂村里颁发鸡鸭禁止散养令的村民,硬塞给村干部几根玉米认错……
这些出现在温州永嘉县源头村的画面,让人很难与过去这里鸡鸭遍地跑、违章胡乱搭、臭气到处飘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最新数据显示,该村垃圾分类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和达标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到100%,省卫生村、省3A级旅游村等荣誉接踵而至,源头村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两年多前还是以脏乱著称的源头村,怎样做到垃圾不落地,污染不出村,甚至全村男女老少“眼里见不得垃圾”?近日,我们来到源头村,探索“零污染”如何从“源头”抓起。
垃圾处置设备
“吵”出来
走进源头村,房前绿水悠悠,村道干净整洁,庭院花团锦簇,仿佛步入绿色花园。源头村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小静见到我们就开始讲起“源头”:“风景美吧,这里可是楠溪江航运的源头,舴艋舟的起航点。”
“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这句生动描写源头村并广为传誉的标语就立在村口,旁边同样醒目的,是“美丽温州,零污染村”绿色标牌,该村也是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重点打造的美丽温州体验地之一。“你先找找看,村里有没有垃圾。”陈小静“得意”地招呼我们先去转转。垃圾没看见,垃圾桶在村道上没走几步就能看到。
村两委门口宣传栏内的老照片,述说着这一路过来的不易:2018年5月前,源头村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脏乱差村庄。家家户户都有露天茅坑、废旧杂物间。“在垃圾堆里生活,你们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健康吗?”作为被请回家乡助力发展的乡贤,陈小静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树立环保意识,1个月间村两委组织召开了40多次专题会,做村民思想工作,把村里所有的猪牛棚、露天茅坑一次性拆除,村集体还专门在村口购置地块用于建设微生物生活垃圾处理站。
没想到,村两委的这一决定,却在村子里炸开了锅。“你嫌我们养鸡鸭臭,自己却把垃圾屋弄回村,岂不更要臭翻天。”陈小静回忆,村民们围着她吵个不休,尽管她一再解释,甚至还专门安排村民代表去已安装类似设备的城市参观,但村民始终将信将疑。陈小静搁下狠话,“如果今后味道重,你们把垃圾倒我家里”,垃圾屋建设才得以落地。
在一次次的“较量”中,环境改善开始见成效。苍蝇蚊子少了,村路畅通了。陈小静又带队在村里落实背街小巷提升、美丽庭院建设,吸引不少永嘉环保志愿者参与共建。自此,“零污染村”创建加速推进。
分类意识
“奖”入民心
“把污染化为‘零’,我们没听过,也不知道怎么做。”陈小静说,刚开始打造“零污染村”,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上头制定政策,志愿者帮忙管理,我就做村民思想工作,辅助政策落实。”
很快,一场由民间环保组织发起、政府支持、村两委和村民主动自治、企业参与共建的“零污染村”建设创新模式在源头村初具雏形。在一户村民家里,陈小静拿起一份《“零污染村”知识手册》向我们展示,“每个村民手上都有,每户人家门前还会张贴‘零污染家庭十条家规’。”抬头看看,家规明确,要求村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室内家具物品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等。
“零污染家规让村民们有了环保准则,也有助于让‘零污染村’理念深入人心。”这天,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正好在村里落实“零污染村”新规,按照计划,今年村里要评选新一批10户“零污染村家庭”,今年村里还要打造“零污染店铺”“零污染民宿”。20多名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屋前屋后指导环保规范。
评奖依据什么?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积累的积分数据说了算。在村口,分类回收机就像一个“环保管家”,我们来时,管理员叶胜雷正在“清空”机器里的垃圾,每个袋子上贴有二维码,“扫码可以识别每家每户。”叶胜雷告诉我们,智能投递让废物循环利用,只要将分类好的垃圾放在回收机前,就能自动识别物品积分,并计入每户一张的绿色能量卡中。
能量卡内积累的积分除了参与评优颁奖,还能直接兑换物品。垃圾回收机不远处,就是积分物品兑换小店,营业员傅周云正在接待村民兑换奖品,“都是些村民喜欢的商品”,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商品架上,小到酱油、味精,大到有电吹风、茶水壶等。
美丽环境从“源头”抓起,环境保护也从“娃娃”抓起。“瞧,我们村里有小朋友提着篮子上村道捡烟头纸巾。”陈小静翻开视频给我们看。两个小姑娘拎着竹篮走在村头巷尾捡拾垃圾的画面,一度刷屏了永嘉人的微信朋友圈。
文明新风
“飘”向八方
依托“零污染村”创建,近几年,源头村生态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不仅“复活”了消失30多年的舴艋舟,岸边还同步建成了船工文化博物馆和沿街楠溪风貌配套小景,村里不少地方成了网红打卡点。村民们在欢迎游客的同时,都不忘提醒大家一件事,那就是保护环境。“以前源头村脏乱差压根没人来,舴艋舟只能用来载货,楠溪江沿线公路通了后,连货都载不了,没想到,美丽环境给舴艋舟带来了新生。”每次有游客来体验坐船,舴艋舟船老大周顺风总忍不住向游客介绍源头村特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故事。
“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变得爱管‘闲事’了。”陈小静笑着说,一次,村民发现河道边有人烧烤,劝阻对方未果,专门跑来请她出面制止。更多的环保习惯则渗透在村民生活里。网红店“老梅馄饨铺”老板梅得新在店门口的醒目放置垃圾分类桶,“很多游客不会垃圾分类,我们就手把手告诉对方,实在不行我们就重新分类。”
源头村的探索,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参与。杨建南告诉我们,在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目前有永嘉县环保志愿者协会、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等5家“零污染村”共建单位,他们参与土壤监测修复、提供全降解环保材料、开展环保宣讲、废物再利用装饰品制作等志愿工作。
在此基础上,“零污染村”宏图也越描越精彩。杨建南带我们来到村尾,只见地下污水处理系统边的生态用地已经腾空,“这里将用于‘零污染’美丽田园建设,给广大游客提供种植、采摘体验。”他介绍,按照规划,村里处理过的污水通过管网接入农田灌溉,再次回用后不再排入楠溪江;村边还将建设“零污染生态宣传长廊”,再造一个网红打卡点。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村民们相信,美丽在“源头”,绿色生产生活未来可期。(记者 王艳琼 戚祥浩 共享联盟永嘉站 张诚 通讯员 周洛嫣)
【纠错】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