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我省第六产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帮助涉农企事业单位全面、系统了解第六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由浙江省新农第六产业研究院主办,杭州市杭商会承办单位,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协办的2020年浙江省第六产业发展大会于12月19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与专家、学者有:西藏军区原司令员杜树伟中将,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原司令员、浙江省预备役师原师长兼省军区副参谋长马文瀚,长三角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杭州)秘书长、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徐东敏,浙江省农业农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赖齐贤,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旅游贸易处原处长李济龙,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教学名师牛涛,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教授、院长、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院长朱红缨,世界养生大会组委会秘书长,浙商女杰企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鲍晓玲,杭州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与城乡结合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张女英,上海交大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创客(浙江)学院执行院长刘雨方,上海天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李英群,浙江省农业投资发展商会副会长林茂顺。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发展大会上,汪崇文院长首先作了《大力推进第六产业模式,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他介绍,浙江省新农第六产业研究院,是由浙江省农办批准成立,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至今,一直以农村三产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来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2014年启动,2017年确立第六产业的研究方向,2018年开展多场景实践,2019年开展模式落地运营。2020年是浙江省新农第六产业研究院继往开来之年,也是转型升级之年。
他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绿色化、品质化、品牌化的高效发展模式作为服务三农总目标,不断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研究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学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1月中旬召开了“深化学习理解,强化责任担当”的座谈会。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过学习,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 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彰显了专业优势。
二是坚持围绕三产融合模式做文章。
我们按照“狠抓智库树形象,围绕模式做文章;乡村运营是重点,三产融合是方向”的思路,以“一宴一娱一宿”的三产融合业态模式在乡村落地。如衢州市衢江区东坪村,以其自有产业“一个柿子”为IP,从一产柿子种植到二产柿子深加工再到三产柿子主题旅游,三产融合实现了村内原有柿子产业的升级裂变。同时形成一宴(柿子主题村宴)、一娱(东坪柿子节、柿子主题游线)、一宿(隐柿东坪精品民宿)的品牌业态,充分盘活村内原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从而带动百姓增收。再如龙游飞鸡产业,一产飞鸡养殖为村民提供了生产资料与技术,让村民有劳有获、有尊严的实现脱贫致富;二产飞鸡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溢价,让企业实现盈利;三产飞鸡主题扶贫爱心游,一宴(飞鸡宴)、一娱(飞鸡扶贫基地体验游)、一宿(飞鸡主题民宿)的品牌业态为乡村引流,为村集体增收拓展渠道。
三是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研究。
我们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根植于乡村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完整模式的业态,遵循“小业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创立出异质化的业态模式。小业态不是广义上的旅游业态项目,小业态是大产业前端的一个集合展示空间,对小尺度的业态空间提升打造成乡村村味馆。村味馆集美食文化体验、农家乐餐饮、农产品销售功能于一体,作为第六产业示范点,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平台,传承了美食文化,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村味馆为核心,一手对接大地,一手对接互联网,打造一产到三产的融合发展产业链,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最终实现三产融合和致富乡村。以一产为基础,遵循“小业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依托第六产业发展模式,已完成十个一的研究,包括一个柿子、一只鸡、一只羊、一颗桃、一粒米、一条鱼等。
四是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性创新平台。
——通过培训培养乡村业态从业者,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致富。研究院在“乡村振兴•百村百讲”系列培训基础上,不断地迭代研发“百村百线”等课程体系,组建乡村振兴讲师团队,在乡村运营过程中,给乡村业态从业者输出培训课程,培养乡村业态从业者,推动乡村运营、带动农民致富。
——继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做好赋能于数字乡村建设布局,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数字资源库,“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文旅+党建+资产”加快向乡村延伸,通过“码上趣村游”产品实现乡村数字管控、数字文旅、数字党建、数字资产等功能,实现乡村运营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为村集体增收、带动农民致富。数字乡村建设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最近,我们又联手众农联网络科技集团和浙江昇湖建设集团在嘉兴市平湖打造以规模更大的数字乡村运营平台,以促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业态,研究院于12月中旬在丽水景宁召开了浙江省第六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围绕“致力六产研究,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题,对我省三产融合模式、理性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进行研讨,收到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行浙江省第六产业发展大会,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我省第六产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帮助涉农企事业单位全面、系统了解第六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
总而言之,2020年我们通过业态活化乡村,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重在做好乡村运营项目指导与落地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培养赋能于乡村业态从业者,“把数字乡村摆在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21年是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之年,也是第六产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年。我们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农村为基地、农民为主人,推动乡村运营新模式,新实践。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形成新的效益和竞争力。当前,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下,大力推进第六产业发展,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既是迎合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对于解决经济发展宏观、中观和微观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们研究院的实际,我就明年工作和今后第六产业研究院发展方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推进第六产业模式发展,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在农业发展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学习日本的“六次产业”,要把农业精细化运营,转型升级作为首要目标,特别是我们沿海地区,农业已经不是主要发展产业,土地的亩产价值已经多元化发展,我们要把少量的农业作精做强,现在还有不少荒地,闲置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低品质向高品质发展,这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的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试点示范,探索路径,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
二、推进第六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农民是乡村的主体,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为对象。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业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储藏、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探索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模式,让农民不仅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而且要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
三、推进第六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发挥补贴政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四、推进第六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考虑乡村粮食产量、农产品产量及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比值、产业园区聚集度、农民收入等因素,来权衡确定试点方向。要创建一批第六产业模式发展实践创新基地。
一类是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要依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和体系化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
一类是以当地主导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农业公用品牌,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
一类是要围绕当地有文化基础,地域特色明显的品牌产品,通过原产地品牌保护,形成独特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好品控,在单品生产、合作、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形成一套独特的模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在不增量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品质品牌实现价值提升,农民增收。
五、推进第六产业模式,数字赋能为乡村发展插上飞翔翅膀。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逐步下沉的市场趋势下,农村发展正迎接一次新的变革,除了赋能产业和农村经济之外,网上政务和直播带货等“数字”模式也已经开始在乡村治理和城乡融合中的的多个方面进行渗透,正快速融入到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改变着农村的点点滴滴。研究院以乡村运营为主要研究方向,推动数字文旅、数字资产、数字党建、数字管控建设,形成以村集体增收为目标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乡村运营数字化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实时的数据,在乡村旅游舆情监控、资产增值、党群互动等提供支持服务。
汪崇文院长强调,一二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乡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可以说第六产业模式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其核心在于“一体化”和“融合”。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目标,通过一二三产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发挥农民主导地位,提高农民收入,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乡村要发展,要把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收入的模式向商业经济模式升级,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人才进入并参与“三产融合”的事业。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态,第六产业模式就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万态模式,三产融合将形成更多的裂变,第六产业模式将产生无限的可能,2021年第六产业研究院继续以“狠抓智库树形象,围绕模式做文章;乡村运营是重点,三产融合是方向”的思路,在乡村运营、数字乡村、业态投资、新农创客等版块提供智库专项服务,吸收相关企业、团体共建乡村。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第六产业模式发展,为更好服务“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会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赖齐贤教授作了“创意农业与乡村振兴”主题演讲,从宏观到微观论述,内涵丰富,政策解读,起点高,接地气,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受到与会者热烈好评。
发展大会上,新农智库专家徐东敏、汪崇斌、王国灿、刘雨方举行互动论坛,他们就特色小镇与一二三产融合的万态模式畅所欲言,就田园综合体,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各抒真知灼见,提出许多对策建议。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启迪良多,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会上,浙江省新农第六产业研究院与杭州杭商俱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