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让宝物藏在盒子里,插上文创的翅膀“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12-30 20:43:57 推广 来源:新华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如果放在现在,可能会被改成“生活就像一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开出的是什么。”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买到了什么。盒子里面通常装的是有设计感的玩偶,也有一定概率会抽中限量款或是隐藏款。这种随机化和新鲜刺激的体验吸引不少年轻人消费。前段时间,随着“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市以及随后衍生的各种问题被抛在聚光灯下,关于“盲盒”的相关话题也在网络间引发热议。

新华睿思平台监测发现,在最近一周内,新华睿思系统共监测到与“盲盒”有关的信息906985条,其中12月23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发布信息量为297007,其中频率较高的热词为:年轻、产品、回收、泡泡玛特、上瘾。

盲盒为什么吸引年轻人?有网友表示,盲盒承载了“80”“90”这代人的记忆。从过去装在方便面里的水浒卡片,到后来的福袋、扭蛋,甚至在电子游戏里抽游戏皮肤,各种类型的盲盒不仅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也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

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滋生着畸形消费,同样值得留意。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电商平台已有约20万名消费者在盲盒花费超过2万元人民币。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万物皆可盲盒”的双刃效应正在显现,除了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之外,如何引导年轻人树立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与其让年轻人沉迷于限量版玩偶,不如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的面世,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破题的思路。“我国很多景区、博物馆的文化符号,历史底蕴深厚。这些文化IP的入场,会让盲盒玩家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相关专家表示。

盲盒注入文化韵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宫文创设计的故宫猫盲盒,销售火爆自不必说。《国家宝藏》文创产品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让娇憨的侍女们“摆”出各种造型。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一套“考古盲盒”文创产品,把盲盒概念与文物考古相结合,将青铜器、元宝、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用附赠的迷你“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扫去浮尘,让“神秘宝贝”慢慢现出原貌。“考古盲盒”在“浙”里也有多种玩法:就在近日,浙江良渚博物院也出了一款“良博盲盒”,即将在元旦当天面市,吸引了众多网友期待和围观。在明年的兰亭书法节期间,绍兴还想尝试书法盲盒拍卖,让书法拍卖市场更活跃。

“考古盲盒”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和消费升级。需要留意的是,盲盒只是附加属性,发掘景区自身文化特色,讲好文化故事仍是王道。毕竟对于文创产品来说,好的故事、好的IP才是核心竞争力。

策划:廖晓华

监制:徐乐静

作者:韩冰玉、骆思宇

设计:集嘉

《睿思一刻》(浙江)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新华网浙江频道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