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一套“绿色标尺”,度量发展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1-02-06 09:16: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朱智翔 贾佳)一个区域应该发展什么项目?工业园区招引项目有什么依据?……如今,这些问题在之江大地上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近日,浙江省省级,以及11个设区市和其所辖县(市、区)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三线一单”)已全部发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各级各地“三线一单”均发布的省份,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划了框子、定了规则、列了清单。

今后,一套覆盖全域、因地施策、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环境管控单元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犹如一套“绿色标尺”,将时刻度量着浙江的发展与保护、考量着浙江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学谋划,打造特色

冬日的杭州西溪湿地,红枫绿林间夹杂着落叶、枯枝、残荷,再配上更为澄澈的蓝天湖水,静谧而清雅。“像西溪湿地这样的自然保护区,还有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地等,在‛三线一单’中都被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或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和城镇建设。”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周碧河介绍,除了优先保护单元,还有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

其中重点管控单元,需要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防控,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比如杭州滨江海创基地及与其一路之隔的小区、学校、购物中心,就分属产业集聚类重点管控单元和城镇生活类重点管控单元。而西湖风景名胜区里的梅家坞村,则因有村庄、城市景观,具备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作用,实现部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而被划为一般管控单元。

目前,浙江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2507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063个,占国土面积的50.30%;重点管控单元1117个,占国土面积的14.31%;一般管控单元327个,占国土面积的35.39%。划定海洋环境管控单元206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04个,占海域面积的33.03%;重点管控单元80个,占海域面积的15.55%;一般管控单元22个,占海域面积的51.42%。

“如今,环境管控单元把浙江大地不同区域上的发展与保护划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周碧河表示,特别是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省域功能区划布局,既压紧压实保护红线、又科学腾出发展空间,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精准的划分源自浙江上下高度地重视和有力地推进。自“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分管副省长定期部署,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多次专题研究,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领衔、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定期调度通报、及时督导帮扶、全面推进实施。

“经过两年多时间,编制成果充分吸纳各地、各部门意见,几上几下、数易其稿、迭代完善。2020年5月,省政府正式批复省级‛三线一单’,在全国率先经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更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它省份,浙江制定的“三线一单”管控方案更具地方特色。

在特色之一应变的时效性上,浙江明确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每5年做一个动态更新,确保“三线一单”跟得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在管控的精准性上,基于不同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强度的工业项目分类表,按照污染轻重和风险高低,将工业项目分为3个类别,相应地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以点带面,因地定策

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一片黄墙灰顶的现代化厂房甚是惹眼。“这里原先是一大片老鱼塘,不能发展工业,土地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但因为毗邻工业园区,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所以为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我们在编制‘三线一单’时将该区域划入了工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浔分局审批科负责人王笑宇介绍说。

随着当地“三线一单”的发布实施,作为工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的该区域,工业企业项目得以准入,为此双林镇引入了上市企业久立集团下属浙江久立钢构工程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模块化钢结构件建设项目,在不突破当地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土地经济效益。

有企业“进来”,也有企业“转出”。在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由于所在区块被列入了“三线一单”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经营了20多年的浙江誉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主动搬离,并入周边的工业园区。

如今,在“三线一单”“调控”下,湖州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均更趋合理,高质量绿色发展呈现“高成色”。

湖州发展含“绿”量的提高,得益于湖州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三线一单”。作为浙江省“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市,湖州在浙江省级技术组的指导支持下,自编制工作启动伊始便成立了由16个市级部门及各区县政府作为成员单位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多规合一”,系统结合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目标和达标期限,坚持采用由下至上原则,由市统一推进“1+6”(全市和6个区县)编制工作,做到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准精细、实用管用、方便高效。

依托湖州试点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浙江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在省级层面及时组织召开培训会、咨询会、阶段成果研讨会等,就技术难点问题展开专题交流,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意见,下发各地,指导全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在狠抓点上突破的同时,浙江还注重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推进。“比如立足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提高分区管控精准度,突出分地域、分区、分类的差异化管控要求,并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各地后续的项目准入、环评编制等提供更为精准明晰的依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针对基于污染和风险强度等级的工业项目分类表,要求各地对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使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发生较大变化的工业项目或一些未纳入省级工业项目分类目录的新兴工业类型项目,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论证,根据污染物排放状况和环境风险水平,按照工业项目分类的基本原则,确定纳入工业项目分类目录中的某一类。

数字赋能,强化应用

“这里是优先保护单元,不能建工业项目。”“这里是重点管控单元,可以建工业项目,但要加强监管。”……在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只要打开电脑,点点鼠标,就能够轻松地进行项目选址。而“轻松”的秘密就在于台州市“三线一单”云平台的投入运行。

台州市“三线一单”云平台是浙江首款基于“三线一单”应用开发的信息系统,可将环境基础数据、“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和各类业务数据统一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支持对各类数据的综合查询和多图层聚合展示,提供对查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使生态环境部门能准确地把握片区的发展方向,空间允许的排放量、适合的准入产业等。

“‘三线一单’云平台就是构建了生态环境管控‘一张图’,打破了生态环境信息孤岛。”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负责人陈海棠说,该平台在空间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支撑下,基于空间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多规合一”的充分空间要素,实现生态环境的数字化应用,真正为台州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台州上线应用“三线一单”云平台进行项目选址只是浙江“三线一单”应用的缩影。目前,类似于台州云平台的浙江“三线一单”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已初步开发完成。该平台集成了地图展示、数据管理、综合查询、智能研判等业务模块,进一步打通部门间、省市县的数据壁垒,实现一张图、一站式管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生态环境决策依据。

“今后,在开展各类区域活动时,只要对照‘三线一单’,打开系统平台,就可直接判断选址是否可行,明确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及防控生态环境风险要求,大幅减少政府和企业早期决策风险,提高后续行政审批效率。”周碧河说,对于住宅区周边属于什么类型的管控单元、有什么管控要求、什么项目能建、什么项目不能建等疑问,公众也都可以在相应的系统平台中查到,进一步拉近了生态与百姓的距离。

此外,依托数字化系统平台,浙江“三线一单”成果已逐步在规划制定、项目准入、审批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发展改革部门按照“三线一单”要求确定能源利用目标,严抓能源“双控”和“减煤”;自然资源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加强“三区三线”与“三线一单”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交通运输部门将“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应用于线性工程前期指导,对重大项目选线进行环境风险预判;水利部门依据“三线一单”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明确钱塘江等11条重要河流生态流量管控目标,推动全省258项重大水利工程落图;各地结合“三线一单”,对不符合管控要求项目予以劝退,更好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深入,我省‘三线一单’要求已纳入省委关于‘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写入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明确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三线一单’执行情况也已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以确保有关要求不折不扣落实落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浙江将以先行示范为目标指引,加快推进数据平台全融合,强化制度供给全支撑,进一步推动“三线一单”应用不断走深走实,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浙江方案”。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