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鼓浪屿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达52处

发布时间:2017-07-09 18:20:56 来源:浙江在线

  图片来源:厦门鼓浪屿旅游攻略网官方微博

  浙江在线7月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李应全)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雅采克·普尔赫拉先生敲下小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

  中国代表团庆祝鼓浪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

  931座历史建筑、园林等美不胜收

  福建省鼓浪屿隶属厦门市,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面积约1.9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福建九龙江入海口,与厦门岛隔着鹭江海峡相望。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范围包括鼓浪屿全岛及其近岸水域,总面积316.2公顷;鼓浪屿缓冲区涵盖邻近的大屿和猴屿两座岛,并一直延伸到厦门岛海岸线,总面积886公顷。1903年,鼓浪屿在传统聚居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现留存有931座展现本土和国际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网络,体现了现代人居理念和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

  鼓浪屿兴贤宫与一路之隔的厦门基督教鼓浪屿复兴堂显示着鼓浪屿宗教信仰的多元与包容。新华社发

  中外多元文化碰撞交流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鼓浪屿的发展是体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的独特示范。鼓浪屿反映出中外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真实且完整地记录了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和生动的风格变化,真切地反映了激烈变革时代的历史。鼓浪屿的发展清楚地记录了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记录了从海外归来的闽南人民开展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点。鼓浪屿例证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为中国和其他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鼓浪屿独特的装饰风格建筑遗产记录了物质化的文化交融,形成东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运动。

  鼓浪屿风光。新华社发

  厦门装饰风格引人关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为,鼓浪屿展现了在亚洲全球化早期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互动和融合,其建筑特色与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在建筑、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上的交融。这种交融的产生得益于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多元性,并因此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厦门装饰风格。这一风格不仅在鼓浪屿发展,还影响到广大东南亚沿海及更远地区。

  鼓浪屿确实很年轻,体现中国文化包容精神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对记者说:“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鼓浪屿确实很年轻,但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合作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国际共享理念不谋而合。我们重视为全人类保护好这处世界遗产,这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鼓浪屿龙头路两侧具有国际多元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林立。新华社发

  从小在鼓浪屿长大的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在鼓浪屿申遗成功后的致辞中说,“我们为此已经奋斗了近十个年头”,在未来将使鼓浪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而早在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前几天,在这个1.88平方公里的岛屿上生活了60多年的董启农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为鼓浪屿申遗“鼓与呼”。1843年,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1903年,鼓浪屿成立了国际社区。当地中国人、归国华侨和多国居民汇聚于此,传统文化、华侨文化、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董启农看来,鼓浪屿申遗成功是“众望所归”:上世纪初,最多时有500多位外国人生活在鼓浪屿,南洋华侨等在岛上先后建起约1000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洋楼;岛上有女子学校、幼儿园,引进了风琴、钢琴等西洋乐器,培养出殷承宗、许斐平、林俊卿等音乐家。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代表都对鼓浪屿这处活态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两个项目接连申遗成功

  今年中国另外一个申遗项目——青海省可可西里已于7日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卡洛·奥拉索认为,可可西里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其主要体现青藏高原隆升阶段保存较好的一个平面,形成了冰川、河流等壮美景观,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数以万计的藏羚羊迁徙是世界罕见现象。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在世遗大会现场表示,中国通过52个“世遗”,把最丰富的基因库和最具悠久文化的代表作推向世界,目前举世公认中国的“世遗”保护已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国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全球遗产治理,唤起包括高校学者在内的各方力量,加大原汁原味保护力度和高水平展示力度,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 

  美丽鼓浪屿。新华社发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2日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开幕,为期11天。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197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

  在“申遗”中重新发现瑰宝之美

  今年是中国成功申遗30周年。30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如何让“世遗”留得下、“活”起来,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中国以实际行动交出了答卷。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一个是西北的“美丽少女”,一个是东南的“海上明珠”,它们的自然魅力与文化价值,在“申遗”过程中大放光彩。  

  今年5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开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鼓浪屿历来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鼓浪屿异域风格的建筑遗迹体现了中国近代与世界融合的人文环境,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异域精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鼓浪屿2008年启动申遗工作。福建省文保处副处长常浩说,9年来我们对鼓浪屿历史文化价值的总结提炼,经历了多番摸索,最后鼓浪屿以“历史国际社区”申报赢得认可,这将为鼓浪屿的传承发展带来新机遇。

  1985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成功申遗。

  在标着“建于1932年”等字样的重点历史风貌建筑褚家园里,老鼓浪屿人谢绵聪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就提出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概念,不让随意拆建房子。

  鼓浪屿保护早早进入法治轨道。2000年,厦门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1年通过《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和《鼓浪屿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年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鼓浪屿研习中心古建筑修复师傅廖志堂,从1995年上岛至今,已在鼓浪屿上修复了约100栋闽南风格的房子。他说,“在鼓浪屿,只有秉持工匠精神、修旧如旧,才能得到许可和认可。”

  鼓浪屿菽庄花园一隅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及滨海风光。新华社发

  申遗成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申遗是承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人类文明的共同担当。申遗是决心,是中国为了更好保护生态人文环境、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

  中国将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国内外合作与政府民间“总动员”,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中心副主任蔡松荣为记者展示24小时监测预警系统:不仅遗产单体,其周边的自然气象、游客环境等都进行实时监测。

  近年鼓浪屿游客井喷式增长。蔡松荣说,自7月1日起上岛游客控制在每天5万人以下,“天天会巡查,月月有报告”,定期研究有关数据,让鼓浪屿重现“海上花园”面貌。

  这是鼓浪屿上一个最有特色的景点,中华白海豚雕像。新华社发

  “申遗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一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厦门人民心中。”厦门鼓浪屿管委会主任郑一琳表示,未来将坚持严格保护、坚持依法管理、坚持永续发展、坚持成果共享。比如,继续推进“全岛博物馆计划”,腾出更多公共资源向居民,特别是向广大青少年开放;将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鼓浪屿保护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更多民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郭奔胜、许雪毅、张涛等)

责任编辑:钟报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