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走进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发布时间:2021-06-23 17:42:1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 通讯员 叶渭红 胡莹莹 李长华)井头山遗址位于余姚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遗址埋藏在现地表之下8米左右。井头山遗址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考古发掘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由此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是宁波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

和很多遗址一样,井头山遗址也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被发现的。遗址所在地块之前已经被征作工业用地,动工建厂房之前,做了土建地质钻探,取出的一截截土芯,有些就散放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干燥的土芯变得非常坚硬。2013年10月7日,“菲特”台风在浙闽交界处登陆,两天内就给余姚带来了近500毫米的降水,导致余姚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这场洪水把那些钻出来的土芯泡散。2013年10月17日,王维尧和王维新两兄弟在井头村南侧厂区内放羊割猪草,他们意外地发现草丛里散落着奇怪的东西:有贝壳,有动物碎骨头(后来被专家认出其中有小段鹿角),有小瓦片(其实是碎小陶片)。这些东西,两人之前从来没看见过,他们热心地将其交到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工作人员手里。过了几天,田螺山遗址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从杭州回到工地看到了这堆“古董”,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东西可能有非同寻常的价值。经过一个多月的打听和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些贝壳类遗物的出处。考古人员开始对井头山遗址展开勘探调查,确认了遗址的范围、埋藏深度、文化层厚度和遗址的独特价值。

由于该遗址在埋藏深度、保存情况、发掘难度等方面在中国沿海地区创下了空前的记录,因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实施发掘之前,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在发掘之前由工程单位建造一个类似大型地下室的钢结构基坑。2018年至2019年,经过特殊的施工过程井头山遗址完成发掘基坑的建造。

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进行750平方米基坑内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井头山遗址是继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之后,在余姚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坑、生活器具加工制作区等聚落遗迹,出土遗物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人工利用后废弃的大量动植物、矿物遗存,其中就有数量极多的被当时先民吃掉后丢弃的各种海生贝类遗骸。

第二类,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人工器物。最令人惊喜的是,井头山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几件木桨,其中一件造型独特的木桨保存完好,这是我国迄今出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船桨。这些保存完好、种类丰富的无声遗存向我们勾画出了距今8000多年的中国沿海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生活场景。井头山先民充分利用了靠海的优势,以海洋贝类、鱼类为食,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井头山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表明,井头山遗址是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以来,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见证中国海洋文化至少已在距今8000多年前就已起源和快速发展起来的科学例证,进一步表明中国古代文化不仅是依托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内陆地区繁衍生息而来,同时也是在有着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沿海地区不断地适应海洋环境而发展起来,构成了中华远古文化内陆性和海洋性并驾齐驱的完整历史原貌。(图:孙国平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