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辉 报道 通讯员 陈磊) “@居民助理 塑料盒子”“你好,根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4.0版,你查询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近日,宁波市鄞州下应街道海创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万物可查’侦探员大比拼”线上趣味活动在居民微信群内掀起了一波热潮。
“分不清垃圾属于哪一类”是经常困扰居民的问题,为此,海创社区在楼幢微信群里增设了“万物可查”功能,居民只要在群内@居民助理并输入物品名称,即可显示该物品属于哪类垃圾。如果助理没能“答出”垃圾类型,居民可以按照提示填写表单上报,工作人员收集到表单后再给予反馈。活动期间,填报表单最多的居民便能获得“‘万物可查’侦探王”称号以及相应奖励,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不断抛出生活中相对少见、难分的垃圾种类,如“午餐肉罐头盒”“茶叶包”等,给“居民助理”制造“难题”。这项趣味活动不但激发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求知欲,还扩充了社区智慧治理系统后台可分类垃圾的品种。
“万物可查”是海创社区利用智慧平台协助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去年起,社区依托‘红色海海’等社区智慧治理平台,立足于社区资源和社区特色,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垃圾分类工作,针对居民需求推出了形式多样的项目,做到精准分类、源头减量。”下应街道党工委委员、海创社区党委书记徐波平表示。
为助力精准收集有害垃圾,去年3月,海创社区联合中海实验小学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出了“小小楼长”线上有害垃圾回收公益岗:每幢居民楼设置1-2位小楼长,居民家中产生了有害垃圾时,只须在居民群内@居民助理,填写“工单”,管理员会将“工单”派发给小楼长的家长;家长接单后,小楼长上门回收有害垃圾,代表社区送上小礼品,再将收集到的有害垃圾送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获得相应的志愿积分。目前,已有85位小楼长参与志愿服务,完成上门回收有害垃圾“工单”400余件。社区利用数字平台,以未成年人为纽带,一方面提高了居民家庭和青少年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方便他们投放有害垃圾,同时还实现了有害垃圾的精准收集。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体量,并促进资源的流动再利用。今年2月,海创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搭建了“海创市集”社区同城交易平台,喊出“让闲置、二手物品再次发光发热”的口号。平台的“跳蚤市场”板块最受欢迎,大到家具,小到书籍、玩具、日用品,居民将家中闲置物品拍照上传,寻找有需要的“新主人”。买卖双方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交易,实现社区内物品的绿色循环。“海创市集”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近6万,完成交易200余单。接下来,海创社区还将把线上“海创市集”搬到线下,定期在每个小区和商业街区举办“广场旧物市集”,为居民送上贴心服务,向更多居民推广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
如今,这些活动及措施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居民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更加“心中有底”、更加方便快捷。“海创社区通过线上活动和智慧治理平台的实践探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向数字化,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鄞州区垃圾分类办专职副主任斯隆洲对海创社区垃圾分类数字化工作给予了肯定。
责任编辑:周雪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