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浙江日报《乡村振兴“县乡赛马”》丨鄞州姜山:三个“未来”引领打造现代田园城市

发布时间:2022-06-30 14:37:44 来源:浙江日报

盛夏时节,“花如海,向阳开”。近日,鄞州区姜山镇农业公园的30亩向日葵进入盛放期,吸引不少居民游客拍照打卡。阳光下,一朵朵金黄的向日葵像一张张向阳而生的笑脸,展示着姜山的田园魅力。

姜山素来是农业强镇,种粮面积10.4万亩,产量约9360万斤,种粮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各镇(街道)第一。油菜花、紫云英、向日葵、稻花香,以及时不时点缀在田野间的一丛丛格桑花……每一季的田园风光都刷屏网络,形成了狮山、走马塘、景江岸、新张俞、甬江、蔡郎桥、陆家堰7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这也成为姜山的流量“密码”。

作为城和乡的纽带,城镇是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姜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就是扎实打好乡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基础。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把握主动,紧紧抓住未来社区、未来工业社区、未来乡村这三个“未来”新机遇,让辖区全域生态环境、群众生活、人文精神、产业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田园城市。

乡村建设首要落脚点就是“幸福”。在姜山未来社区核心17号地块施工现场,多台装载混凝土的车辆穿梭其间,桩基施工机械正在紧张作业,现场一片繁忙。而18号地块也已经出让,核心20号地块具备出让条件。作为城乡交汇点的姜山镇,未来社区的建设成为其有机更新的一个标志,“打造成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新时代水乡未来社区,探索一条原生文化下的产、城、人、文协同发展新路径”,这是姜山未来社区的设计理念,也是姜山未来发展的有益探索。

城市的焕新,绝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姜山陆续开展棚改安置房工程(一期)续建、中心路南段道路新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学校扩建……一天一个样,一月一个景,姜山镇城镇建设跑出“加速度”,城镇面貌万象更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治水惠民图”在姜山徐徐展开。近年来,姜山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农田景观别致、人居环境提升的美丽乡村,构建起一条全长约30公里的稻香鄞南·美丽乡村风景线。同时,姜山将全域调度、溯本清源作为域内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主抓手,将联防联控、公众参与作为水岸生态治理的落脚点,充分融入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居住环境美化。

“原先这里总是又脏又臭,如今味道没有了,水质也好了。”周韩村村民看着清澈的河水,竖起大拇指。原来,周韩东河是奉化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但是其沿线经过周韩村居民聚集区和企业厂区,因此水体经常受污染。2021年4月,姜山镇启动周韩东河水质提升项目,有效缓解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姜山正在把美丽乡村向幸福乡村升华,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的果实。今年以来,统筹提升镇文体中心及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翻石渡多功能运动场、奉先桥百姓健身房等嵌入式体育新空间;举办“春之声·稻田音乐诗会”“斯巴达”勇士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姜山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体育事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打造文体活动丰富、文化资源多样的幸福乡村。

农文旅融合串珠成链,人文荟萃的美丽姜山尽展眼前。走马塘古村引进荷塘咖啡等新业态;茅山有天一阁主人范钦陵墓、普安寺、乡村简易师范学校等遗存;新张俞村围绕小提琴音乐馆做好“文章”……一条串联起茅山、甬江、新张俞、走马塘、沈风水等村的文旅线,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产业红红火火,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灯火璀璨的夜景、颇具特色的街巷、一望无垠的田野……未来,从城市到城镇再到乡村的美景,“姜山如画”将一一呈现。

【基层奋斗者说】

访鄞州区委常委、姜山镇党委书记、宁波明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谢功益

产才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抓牢两个关键点。

一是产业振兴。姜山要充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农田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做强现代种业和农文旅融合新兴主导产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导向,高标准建设现代种业公园,增强核心种业研发能力,打造一批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制种基地。以走马塘未来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文化深耕”模式,挖掘提炼走马塘进士文化,开发进士衍生农产品、文创产品,利用村集体和村民闲置资源,发展进士主题民宿、农家乐和研学基地。积极开展稻田音乐节、草垛节和稻米节等乡村节庆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带动发展农事体验和乡村文体经济。

二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谈。要通过环境提升、设施完善等一系列措施,让更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力量,我们计划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外出考察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冲锋在前、眼界开阔、思想解放”的村干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模范典型。村民是乡村振兴主体力量,我们要激发村民的干劲,建立完善产业和村民的利益链接机制,村民有信心、有干劲,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