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樟溪河:向“生态”要“民生” 碧水潺潺“淌金银”

发布时间:2022-10-12 15:21: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王振才 报道)樟溪河地处宁波四明山区,起于皎口水库,流经章水镇、龙观乡,出乌头门平水潭,过邵家、钟家潭(始称光溪)至鄞江镇分二流,一流沿光溪1千米至洪水湾出节制闸入南塘河,迎来送往,串联起古今宁波,一流在连接了古今两个时代的水利工程——它山堰后一路向东,末端汇入宁波著名三江之一的奉化江,河道总长24.52公里。

纵观樟溪河的发展之路,从倚水用水到治水兴水,它在蜿蜒曲折中见证着宁波从内河小港到滨海大都市的华丽蜕变,描绘了一幅人水相依的动人画卷。

系统治理重塑水之“绿”

自古以来,樟溪河水滋润灌溉周边良田无数,也为下游村镇城区提供了宝贵的饮用水源。但由于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河道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之前,河道垃圾、漂浮物堆积,部分支流还有污染源汇入,水浊、鱼少、易堵,周围环境也受到影响。”海曙区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从根源上保护樟溪河,海曙区大力推进“清三河”“治污攻坚”“治水强基”“剿灭劣V类”“黑臭水体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

2016年,樟溪河发端的章水镇率先开展专项治水行动。一方面,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升级河道清洁服务,促进“快治”;另一方面,通过人工繁殖,大量培育月光鱼、石斑鱼等本土溪流性鱼种鱼苗投入河道,充分发挥这些“清道夫”的清洁,护养相宜,标本兼治,为筑牢樟溪河生态防线提供坚实保障。“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其道、循其迹。”章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摸索、尝试,在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努力下,才让樟溪河呈现出如今的新貌。”

章水镇下游的龙观乡——一座位于“浙东绿肺”四明山东麓的生态小镇,则是樟溪河治理的又一参与者和受益者。其通过对樟溪河沿岸实施小流域治理,相继开展了龙王溪整治、清源溪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治水工程,新建堤防、堰坝,打造沿溪栈道、绿道和重要景观节点,既提升了防洪标准,又进一步恢复了水、土、草、鱼自然融合的生态体系,将龙观乡打造成水网相通、水路相融、人水相亲的“亲水平台”,并与五龙潭等多个优质景观资源共同构成生态河道景观精品示范线。

鄞江镇则围绕古镇核心“它山岛”和“两江四岸”完善污水管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同时,逐个突破,对零散分布的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进行系统整治,通过疏浚河道、清理水草、生态补水等,实现全域水环境的有机循环。“把好支流入河这一关,汇入樟溪河的水就从源头上实现了干净和清洁。”鄞江镇工作人员说道。五年来,鄞江镇累计疏浚河道16.7千米、清理淤泥4.1万立方米,完成河道整治项目15个,逐步建立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为鄞江镇建设“风情古镇、山水小城”奠定了生态基础。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无论是章水镇的生态修复,还是鄞江镇的洪污共治,亦或是龙观乡的构建水陆一体大生态圈,无不体现着科学治水的智慧。海曙区也正持续以生态为基,以科技作筏,在治水这项民生工程上行稳致远,让淙淙流水成为提升民生福祉、滋润万家生活的幸福之源。

特色发展焕发水之“机”

随着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的不断深入,“生态小镇”、“旅游小镇”等一张张崭新名片接踵而至,为樟溪河沿岸的章水、龙观、鄞江等地开辟了从“里山角落头”到“网红打卡点”的转型致富之路。

初至章水,无论是远道的客人还是归乡的游子,都少不了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章水切面。说起章水切面,绕不开“章溪小娘”这一品牌。它的创办者是一位海外学成归来的90后——徐佳宁。2013年,从荷兰鹿特丹商学院毕业后回国的她进入宁波一大型国企工作。3年后,她决定放弃这份在外人看来多金又体面的工作,回到章水,成为一名章水切面的传承人。当被问及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时,她直言:“一方面是因为我想通过自身努力将家乡切面文化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政府部门治水护林保生态的成效,让我觉得在巨大的生态效益背后,蕴藏着无限商机,我必须抓住这个风口。”

如今,随着销量的日益提升,徐佳宁的工厂已扩至7000多平方米,日均产切面1000余斤,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章溪小娘”俨然已经成为樟村切面的代名词。“一处有山、有水、有故事、有文化的宝地,我相信这样的环境肯定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企业。我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徐佳宁说。

生态作底,绿色致富之路“天堑变通途”。被誉为“宁波之根”“四明首镇”的鄞江镇,则在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助力之下,将本土特色庙会文化、小龙虾文化推向了新高度。

“鄞江的龙虾为什么好,主要在于水。一样的品种,一样的养殖方法,这里长出的龙虾又干净又美味,这与樟溪河治理有很大关系。”鄞江镇的治水负责人是个土生土长的鄞江人,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鄞江镇的水质提升肉眼可见,龙虾的品质和产出也逐年提高,镇上龙虾养殖户越来越多。老百姓在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据相关统计,每年4月至8月龙虾季期间,单月的龙虾消耗量约有2万公斤。别具一格的“龙虾经济”更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镇域内餐饮、文旅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全面塑造鄞江龙虾专属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龙虾产业,该镇还推出龙虾IP“六六”,并以其为核心制作扇子、手机壳、文化T恤衫、贴纸等周边文创产品,增强品牌渗透力与认知度。此举不仅在线下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同时也在线上收获了诸多粉丝与支持者,一条贯穿“美食”与“文化”的特色产业链逐渐形成。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高品质民宿也旋即将目光放向了这个依山傍水的福地。在龙观的山水之中,隐匿着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禅那民宿。它是浙江省首批白金宿级民宿、宁波唯一,同时也是首批“中国最佳民宿”,全国仅12家。它的女主人戴如希丹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对山水的喜爱和对生活之美的追求,能够让这林间小居成为各地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民宿”。

龙观是戴如希丹的故乡,她从小便在这山山水水里长大。“对我来说,山和水很重要,它们是我想表达的生活、经营理念的一部分。”戴如希丹说道,“最终我选择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龙观。因为这里的山水,比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更清朗、更明亮,它一直在变得更好。”

的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樟溪河综合治理的背景之下,各类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为“两山”理念注入丰富的现实内涵。可能“治水”与“致富”的共通点就在于,它们一样,没有一条一通到底的快速路。清澈的水、美丽的岸、怡人的景,埋藏着无尽财富的沃土,其本身,才是真正的财富。

共创共赢释放水之“能”

治水工作不应仅落于“治水”,共同富裕也不应局限于“富裕”,多元共创、多维共赢成为新的进取之道。在樟溪河从治水到共富一系列成效的影响下,各村镇顺势而动,重点围绕“民生”与“生态”两大核心持续发力,绘制出丰富多彩的民生新画卷。

近年来,从“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美丽河湖”到碧水行动,海曙全区上下一盘棋治水取得了一定成绩:2019年4月首获2018年度全省治水“大禹鼎”荣誉;月湖水生态成功治理,并获评全省“清可见底”治水样板;姚江(海曙段)、西塘河、南塘河(鄞江段)、西洋港河、樟溪河、照天港河及其水系等6条河道(水系)获评“美丽河湖”称号;2017年以来参评断面水质100%达标,优良率89%(其中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100%),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均位于全市前列。

今年,海曙区又将鄞江堤防项目作为“治水共富惠民”1号工程,把江堤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进一步提升防洪抗灾能力;完成樟溪河“一堰一景”高颜值亲水景观堰坝改造工程,将其打造成为了水文化新地标,构成了一条独具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此外,该区大力推进镇乡大管网供水体系建设,覆盖鄞江镇、章水镇、龙观乡等31个村(社)的饮用水源,惠及辖区2.7万户居民以及435家企业,切实将治水的福音传递到村镇的每一个角落。

花开传香,叶落有痕,流水细无声。以樟溪河为代表的治水护水大攻坚,是绿色经济大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经济、生态、文化的全面发展,流水养人、育人、富人之路也必将染上新时代的亮丽色彩。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