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焦峰华 报道)5月17日,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认知症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并启动了浙江省认知障碍友好接力行动,发布了行动标识。
“老年认知症患者有十大危险信号,例如丧失记忆尤其是短时记忆;规划能力变弱,出门后容易走失;情绪和心理变化,不爱搭理人甚至出现幻觉等。如果能早发现,早期进行药物和非药物介入,有望延缓认知症病程。”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认知症专委会首任主任徐东枚女士说。
当日举行的老年认知友好社会专家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婷、博组客(上海)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洁帆分别就“阿尔兹海默病的诊疗现状与进展”“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音乐治疗小组研究”“认知症机构的运营和管理”等进行了学术分享。
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表示,认知症已经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严重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认知症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干预,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认知症患者约1507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人。预计到2023年底,浙江省养老机构将建成8000张认知症床位。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症专委会名誉顾问何文炯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加强老年认知症相关研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已刻不容缓。认知症专委会将链接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加强认知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积极探索认知症预防、照护及治疗等专业细分领域,推动建设老年认知友好型社会。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认知症相关知识,消除对认知症患者的偏见与歧视,组织开展认知症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机构、社区社工以及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照护认知症老人的能力水平。
“家长培育孩子时有多耐心多仔细,子女照护认知症老人时也应如此耐心、如此宽容、如此智慧!”夏学民说。
徐东枚表示,尽管患者可能会逐渐失去记忆,但他们对家庭和亲人的爱却永远不会消失。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认知障碍友好接力行动旨在建立一个认知障碍友好的社会,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当日,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认知症专委会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各方学术、科技、临床、人才、产业等优势资源,共建认知症老年人的预防、干预和照护的合作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