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温岭市实施习近平在浙江省开展"八八战略” “千万工程”建设二十周年的实践与回顾

发布时间:2023-08-09 10:52:0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勇 通讯员 陈宗明)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在浙江全省农村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工程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浙江农村,其中蕴含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一系列科学思维和方法,为浙江开辟了一条光明正确,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在“八八战略”为载体,“千万工程”为抓手的指领下,温岭市委、市政府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村村新”建设工程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与开拓新农村建设的路子,陈宗明作为当时主持农办和村村新工作参与建设的牵头人,深刻领会和深感时代赋予的责任的担当作为。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至2006年,三年来,温岭全市累计投入了资金近20亿元,完成整治村155个,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2个,创台州市级以上示范村2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4个,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村庄整治建设先进县市,2006年8月28日至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台州(温岭)召开,这是温岭历史上接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会议,温岭市大溪镇小溪岭头村、三池窟村列入参观考察介绍点。大溪镇的念姆洋村、前瓦屿村、城北街道的麻车村、泽国镇的双峰村以及大石、泽太沿线、两线两片、成片连线的村庄环境整治情况列入车队经过参观点,车上配一名沿途讲解员,并观看温岭市村庄整治的电视专题片和会议资料画册及会场布置“六种村庄整治模式”的展板。充分展现了温岭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温岭市“村村新”工程的一次很好的大检阅;是对温岭市新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甪,在温岭市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会后全省农办系统工作会议上得到省农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台州(温岭)这次是全省第三次现场推进会,温岭“两线两片”的整治建设力度成效和探索总结出的“六种村庄整治建设模式”和会议材料精心组织,是开得最好的一次现场推进会,温岭在“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中,思路新,思路宽,抓手实,亮点多。会后浙江省农办把温岭的“六种村庄整治建设模式”上送到中农办,中农办派《中国农村工作通讯》记者徐乐俊专题采访报道,在全国推介温岭的经验和做法。中央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中财办副主任唐仁健一行在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王良仟、时任台州市委书记蔡奇及温岭市陈伟义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前来温岭调研,听取汇报和重点面上工作考察后感慨地说:“到这里来我感受到一股劲,一股气,你们对新农村建设是动真格,动真情的,工作走在了前列。”12月17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副主任、中央新农村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唐天标也来温岭市调研考察,对整齐漂亮的村庄建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盛赞温岭市的新农村建设名不虚传。现场推进会后还引来港澳台等20多家海内外媒体“新农村建设中国行—看浙江.聚焦温岭考察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21家媒体报道了温岭的经验和成效,给温岭市的新农村建设带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通过温岭市委、市政府到现任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任接一任、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一以贯之的深化提升,“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才使温岭市进入到一个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主线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崭新时代,村村向未来,村村奔共富,全域改造城乡一体,创建和美乡村,率先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温岭第三次跨越的新蓝图正以浓墨重彩描绘和加速呈现。

一、 “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实施前温岭农村存在的情况

1.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认识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关系到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动力。从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强化了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但资源的共享意识、基础设施的共建意识有所淡化,再加上宣传不够,群众对城乡一体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参与热情程度还不够高。还有部分群众尽管已经富裕起来,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要求也较为迫切,但习惯于丰富家庭文明生活,共创、共建积极性还不够高,一味等盼靠,把各级政府当作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体。部分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正确的政绩观,认为这项工作投入大,难点多,群众要求高,见成效慢,习惯于重城镇重工业发展、轻农村建设,重应付、轻落实,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一种长远工作规划和打算,把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看成只要增加收入,拆几幢老房、造几栋新房的村庄整治。不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没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没有条件的地方也不开动脑筋争创条件、争创机遇谋求发展,造成推进的力度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2.村庄规划建设滞后。2003年全市有879个行政村,每个村又分为若干个甚至是十几个自然村或者居住点,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占地多、浪费大;布局散、配套难;投入大、周期短;村庄建设总体上顺其自然,大多沿路呈线状无序扩张建设,真如一位省领导说:“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用温岭方言俗语说如同“烂带鱼的规划,羊肉穿的村庄”现状。新房林立,却杂乱无章,造成“有新房无新村”的情况。

村庄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周不绿,路灯不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河水不清,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乱象随处可见。

3.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村级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许多村的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文化、卫生、家政、公交、便民超市等社区服务功能落后。

4..农民的文明共建观念滞后。不少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有人称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种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制约农村文明和进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5.政府指导服务滞后。随着温岭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岭市各级政府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城镇建设上,导致对农村建设厚此薄彼,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服务。农村这些滞后的现象,不仅制约着温岭建设中等现代化城市的整体布局,城乡两极分化趋势不断加剧,也愈加凸显改变农村旧面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紧迫性。

二、“千万工程”实施后给温岭农村带来的变化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温岭的决策者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广袤的农村,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农村兴才能城镇兴;只有农民富才能全市共同富裕;只有解决农村问题,才能实现城乡统筹,互促共进,协调发展;也只有农村稳才能全局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办公室”,就在那个时候开始“村村通公路”、“道路硬化”、“卫生改厕”、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缩语背后是大规模的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一项项措施的落实带来的是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

短短几年间,温岭建成了全省最为密集的公路网,中心村建立也已全面推开,自来水普及和卫生改厕已接近尾声,工业集聚区、农业园区建设全省瞩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岭乡村的第一次飞跃。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农村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温岭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狠抓落实,作出了温岭实施“千万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决定。2006年开始创新实施“村村新”工程,计划用10~15年时间,全面实施“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的“村村新”工程,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60个,全市所有村建设成为环境整治达标村,“村村新”工程实现了温岭乡村建设的二次跨进飞跃。

坚持一体规划,梯度集聚,分级配套的原则,科学确定1十X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心村建设按“两种模式”),按照中心村社区化建设、社区化配套、社区化服务、社区化管理的理念,到2020年把全市836个行政村,保留29个单列村,以达到人口相对集聚,社会事业共享,基础设施配套,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规划新组建129个城镇社区(覆盖464个行政村),91个中心村(覆盖343行政村)。组建了“温岭市村村新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拆迁新建型、合并组建型、移民迁建型、整理改建型、保护复建型、整治改进型”六种村庄整治建设模式,更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好形式,切合温岭实际的思路和做法:村庄规划布局上实行“四区分离、四进社区、七化一平安建设”;针对薄弱村创建开启“菜单式”项目;在浙江全省率先建立起一套“户集村收镇(街道)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四级联动洁化整治体系,率先全省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行“多元模式”和过“五关”质量要求。

努力把农村做新,经济做强,城市做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合力共建的共同行动。推进“村村新、村村美、村村强”,建设富强和美新农村,这是温岭市委、市政府继上个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90年代逐步富裕之后,着力引领温岭农村努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同时,温岭市委、市政府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应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政策和举措,如“以奖代补”政策、“村留地”开发政策、土地整理复垦和标准农田建设的奖补政策、村民住宅“立改套”政策、农村生产性扶持政策等。全市土地出让金的3%用于新农村建设,每年市财政专项扶助资金5000-100000万元。开展市级部门结对帮扶,“百企助百村”活动。依托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温岭的“村村新”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温岭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加快,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温岭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千万工程”先进县市,这套“村村新”工程做法经验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推广,也为当前温岭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的撤村并点,全域推进整村拆迁改造,全力推进市域整村成片连线改造,加速推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实现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实现富强美丽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十村示意,百村整治”工程,一是坚持规划先导,本着“缩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撤并小型村,整合城中村、园中村(工业园),建设中心村,加快拓展城市化新社区建设进程,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集约资源,村容得改善,城区增面貌,政府得形象,干部得民心,让百姓得实惠。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东西并进,整体跃升,实现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二是分步实施。结合温岭实际,制定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五年实施方案,选择全市290个全面环境综合整治村,选择36个班子强,村级经济比较富裕,群众基础好的村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形成推势,取得实效。三是突出重点。加强集约集聚,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辐射延伸到农村,使农村农民也像城镇社区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通过一系列举措,农村面貌出现了“五个变化”。一是使集体经济薄弱的穷村变成了富村。二是使只有几十户的分散小村变成了规模大村。三是使没有工业,没有现代农业园区的弱村变成了工业园区化、农业集约化的强村。四是使居住分散、土地插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住房别墅化或现代化、田地格子化、基础设配套的先进村。五是环境的改变,促使农村农民生活习惯也变好了。

三、“千万工程”在温岭的实践和探索中创新总结出的经验模式

“千万工程”建设更是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在“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的实践中,在全省率先探索总结出中心村建设“四区分离、四进社区、七化一平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路,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建筑风格”、使农村农民一代人建房几代人不落后,避免建了拆了建、建了拆,周期短、损失大的状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六种村庄整治建设模式”,在全市建立起一套“户集村收镇(街道)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四级联动洁化整治体系,促进乡村垃圾日积日清,净化农村环境整洁,文明进步;并在全市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和探索;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机制,同时积极试点探索农村污水生态化净化治理工程,在台州市首创“渔家乐”“民宿”农旅结合,促进渔民增收,渔区繁荣,带来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倡导开展了“百企联百村结对新农村活动”,涌现出“浙江明华齿轮”、“浙江豪情房产”等以工补农,社会力量帮扶、致富能人回报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等。还被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召集到省委参加全省先进典型助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这些都是“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的实践和探索创新的成果,更是温岭市委、市政府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财政以奖代补,政策激励驱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小康新农村建设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四、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的感想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温岭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在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发挥了“基础工程”的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中发挥了“龙头工程”作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发挥了“生态工程”的作用;在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立中发挥了“民心工程”的作用,体现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趋势。加速了温岭市中心村建设社区化服务的步伐,促使原来农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在温岭大地上呈现出“居者有新舍,村庄有新容,环境有新貌,城乡有新形”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一个“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的村村新格局正在不断形成。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通过政策激励,层级考核,精心组织,有序部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推进;坚持党政主导,乡村主体,农民参与,企业结对,部门共建,把新农村整治建设的点定到那里,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就跟到那里,形成合力共建新农村整治建设的强劲推势和新局面,温岭充分发挥了“民资民智民力”的三民结合起来搞新农村建设,把群众的主体参与发动起来,把村镇干部的责任意识调动起来,一个村上来了带动周边村有压力,成片连线都跟上来了,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主体热情和形成一种强劲的推势,深得民心,改变了温岭农村的整体环境面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使城乡一体均衡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性、协调性发展不断提升,促使成片连线的村庄实现了“村庄美化、集体富强、村民富裕、班子坚强”的新农村新气象。

经过二十年来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实践证明,“八八战略”以“千万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为载体和抓手,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乡村干部和各级各部门突破“三农问题”,凝心聚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找到了立足点、切入点、归结点,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开放成果泄放出来的红利反哺农村,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互促共进,给老百姓谋福祉,带来农村巨变得实惠的和美乡村新局面。

回顾20年来“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在温岭的实践,经历了从“村村通”到“村村新”,再到现在温岭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的全域改造工程建设,率先实现“村村强”的第三次大跨越过程,真可谓“政府树形象,城乡新美强,共富小康村,百姓得实惠”。展望中国大陆“阳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的温岭,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村村强”的第三次飞跃目标必将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马玉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