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财政厅网站上,“提前下达”成为一个常见的关键词。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相关领域财政资金频现“提前下达”,以一种更迫切和直观的方式体现着“更加积极”的政策取向。
2024年11月至12月这两个月时间里,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其他省级政府部门陆续发布相关文件,向地方提前下达了多项2025年预算资金,涉及范围较广,包括2025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2025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预算等,涉及到农业、制造业、科技、林业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地方提前谋划实施2025年相关工作。
财政预算资金的下达,有着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流程。多领域的2025年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就是为了推动该办的事尽早去办、尽快办成,进而更早让广大居民和经营主体受惠,产生更大的政策效用。
这,也是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290多亿元提前到“村”
近期,安徽省财政厅发布通知,提前下达2025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15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7.5亿元、省财政资金19.9亿元,支持江淮粮仓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二轮延包及动物防疫等。
此前,2025年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5.2亿元也在安徽省提前下达,支持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累计分14批次提前下达了2025年省以上农业农村领域转移支付资金共293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金额增加26亿元。”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么多农业农村领域的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有什么好处吗?
以淮南市寿县为例,寿县的小甸镇是一片红色热土。接到提前下达的2025年衔接资金后,寿县立刻组织启动了小甸镇姚郢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项目相关工作,近期将完成用地规划审批、工程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月初即可完成招标工作,这有效促进了衔接资金项目当年实施、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见效。
亳州市谯城区是安徽的夏粮主产区之一。在接到提前下达的2025年小麦“一喷三防”资金后,谯城区今年1月初就明确了实施方案,并在徽采云公开采购意向,各项启动工作较往年大幅提前,这为做好小麦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赢得更大主动权。
资金提前下达,很受基层欢迎,这不仅能够尽早推进实施很多农业项目,而且因为财政支农资金已经提前拨付,支出进度也会相应加快,这也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春耕备耕等各项农业生产也能尽快抓实。据了解,像农业惠民补贴、粮油生产保障、江淮粮仓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二轮延包试点等重点领域也提前下达了相关资金,农民可以尽早做好化肥农药农机准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工作,为夏季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这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支持企业发展的钱当然“慢不得”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贯穿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
日前,安徽省财政提前下达2025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27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资金的提前下达,可以进一步稳定市场经营主体预期,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市县政府预算编制精准性,科学安排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安徽省财政厅还在协同省工信厅提前谋划2025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即申即享”类项目申报工作,拟于年度预算批复后第一时间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此举将进一步加快专项资金兑付至市场经营主体的进度,让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尽早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资金,更好地开展工作。
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滋养。安徽省财政厅近期还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及省级财政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共计6.47亿元,将用于支持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普惠金融示范区奖补、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补助。
在目前企业仍然一定程度存在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提前下达普惠金融资金,对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增加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这次下达的普惠金融专项资金,通过贴息、奖补、担保等方式,加强了财政和金融的协同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就业创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可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尽早见效、最大程度生效”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和时机三方面。在时机上,要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
而提前下达,就是体现“靠前发力”“加快支出进度”。
“在当前地方财政普遍承压的大背景下,财政主动靠前发力,对专项资金提前规划和分配,有助于政策尽早见效、最大程度生效,同时也为后续政策相机抉择、持续发力预留了空间。”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窦瑾认为。
向地方提前下达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财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可发挥多重作用。
——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提高地方预算的完整性,科学安排资金支出进度,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资金使用者而言,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执行相关项目,有助于其稳定预期,减轻负担,增强活力。
——对市场各方而言,可以进一步明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
“这样,在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了财政资金的整体放大效应,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窦瑾说。
“此外,多项资金的提前下达,也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和乘数效应。”窦瑾介绍,像这次提前下达的2025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预拨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则侧重于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改善小微企业在内的融资发展环境。
她认为,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动能转换的关键。这两笔资金的叠加,能强化激励约束,改善经营预期,恢复市场信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