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曹俊杰 报道)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亚洲食学论坛(Asian Food Study Conference),2023年8月17—18日于曼谷隆重举办了第十三届年会。本次大会由亚洲食学论坛组委会、朱拉隆功大学泰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立命馆大学食学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香草与香料:亚洲传统饮食在现代”。
来自亚、欧、美三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相关学科与领域的注册代表出席了线下并线上会议。基调发言特邀请来自泰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著名食学家,此外还设有10个场次的专题分论坛,共计62篇发表,围绕香草与香料在亚洲的历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仪式、审美、生态伦理、美食景观、食育等方面交流与讨论,呈现出国别与民族多元、生态与文化多元的特点。
与会代表对论坛组织的周全、运行的顺畅,普遍表示满意。国际食学界高度评价亚洲食学论坛是立足亚洲、服务亚洲、联谊世界的国际食事学术平台,论坛的每年度主题都具有紧迫现实性、科学前瞻性,众多演讲人的观点、内容、论辩令与会代表有较高的满意度,并一直为国际学界所关注重视。社会各界精英的积极参与度,同样为与会代表所认可。
亚洲食学论坛缘起,可追溯至2009年泰国的 “将泰国建设成世界厨房”的国家战略。2010年,朱拉隆功大学依托1975年由教育部启动并扶持的“泰国学研究计划”正式成立了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Suchitra Chongstitvatana教授与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建立于1997年,系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食学研究机构)所长赵荣光教授相识于2009年韩国的一次食主题研讨会,并就国际视野下的亚洲食学研究交换看法,表达了合作意向。2010年初,Suchitra教授率考察团访问浙江工商大学,与赵荣光教授共同策划专注于亚洲、饮食和文化遗产的国际学术论坛。浙江工商大学高度重视Suchitra Chongstitvatana教授的来访与合作意愿,赵教授酝酿十余年的理念和思考终于落定。于是,议定了2011、2012分别在中、泰两国举行国际性的“亚洲食学论坛”。
2011年由泰国和中国两个研究所联袂筹措的主题“留住祖先餐桌记忆”的亚洲食学论坛在杭州隆重启幕,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二十余国学者的独到研究引起了轰动性和持续性影响。2012年,论坛在朱拉隆功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届,玛哈·却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任泰方主席,赵荣光教授任中方主席。
此后,论坛受到世界各国、各学科、各行业饮食专家的瞩目,先后在绍兴、西安、曲阜、北京、南宁等中国文化名城举办,并于2016年在京都-大阪,2017年在首尔,2019年在吉隆坡等亚洲历史名城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举办年会。过去三年,亚洲食学论坛在全球疫情艰难时期仍坚持举办、积极应变,成功实现了多时区同步直播、英日中三语同声翻译的大型在线会议。今年,论坛再次回到泰国,并在开幕式宣布成立由三国食学家联合发起的亚洲食学学会(Asian Food Study Confederation)。论坛持续秉承学术内核、文化支撑、服务社会的办会传统,并保留了疫情期间的线上发表和三语同传服务,以期最大限度地联结世界各地关心食学、关注亚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8月1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朱拉隆功泰学研究所所长Ritirong Jiwakanon教授谈到了亚洲食学学会的创立初衷和发展愿景,他认为亚洲食学论坛是顺应时代对食学的需求而生,亚洲食学学会是各国食学研究者的共同夙愿。论坛组委会主任朝仓敏夫教授简要回顾论坛历史,指出论坛目前面临的挑战,认为今后在秉持论坛传统的同时,还要不断革新,努力拓宽亚洲食学的共同研究网络。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强调香料在中外交通史、国际商贸中的重要影响力,认为饮食是最大的经济,是最重要的文化,也是世界大生产、大市场时代最具决定意义的商业。论坛主席赵荣光教授重申了论坛“关注的基点、重点、热点,一直都是无国别、无肤色别、无等级别的全体人类;‘食为民天’,‘民’是所有地球村人,‘天’是我们大家头顶的同一片天。这是亚洲食学论坛伊始的宗旨,是坚持到今天的原则。”
基调发言环节由朱拉隆功大学清真食品科学中心创始所长Winai Dahlan博士开场,介绍了清真食品在泰国的巨大市场份额以及在全球饮食中的潜力。Winai博士连续14年入选全球500位影响卓著的穆斯林。论坛主席赵荣光教授做了题为《无香不悦:华人餐桌上的香料史》的基调发言,指出“亚洲香料之路”的历史存在和特殊意义,强调“宋代三香”(酒、茶、汤)的历史特征及其影响。立命馆大学美食管理学院南直人教授从世界史的视野谈亚洲的香料,例举香料在世界历史阶段中发挥的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Robert Danhi是来自餐饮行业的一位主旨发言人,他分享了个人的传奇经历,从踏入厨师行业到成长为一位享誉世界的餐饮人。他努力将厨房所学和田野所闻进行文本式的分析与分类,并借用本体论的思维和方法将餐饮的标准化做了从田园到感官的分类、建模尝试。
论坛特别邀请了泰国宣都实皇家大学的Nipatchanok Najpinij、柬埔寨第一名厨Ros Rotanak、老挝琅勃拉邦名厨Keo Boualay Oudomvilay、新加坡餐饮人Eric Low、世界名厨联合会越南分会副主席Tran Le Thanh Thien、马来西亚娘惹菜传承人Emily Lim Alan Yun伉俪,以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Muhamad Sharim Bin AB Karim教授,组成了“东南亚饮食文化中的香料与香草”这样一个颇具东南亚特色的分论坛。这几位演讲人有东南亚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也不乏享誉全球的厨师和餐饮经营者——他们着重于个人经历、从业经验与国家烹饪、民族传统、味觉记忆的链接,分享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富有感染力和启示意义。某种意义上,几位餐饮人的世界眼光和责任担当,为餐饮从业者树立了榜样。
为期两天的论坛,同时安排了英语组和翻译组的发表,分别设置了“亚洲的香草与香料”(三场)、“泰国饮食与东南亚稻作文明”、“华人餐桌上的传统与融合”、“世界饮食文化交流中的日本味道”、“香料、香草与饮食伦理”、“现代厨房中的香草与香料”、“仪式中的香草与地方性知识”等其他九场分论坛,议程十分紧凑。本届论坛期间的许多发表,无论从知识性还是学术性,拓宽了代表们对东南亚、东亚、南亚香料和香草文化的眼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亚洲饮食传统的悠久与丰厚。
本次论坛还公布了第六届“中华食学著作随园奖”推评结果。亚洲食学论坛中华食学著作随园奖推评组遵照全面统计、三轮评议、学术唯一程序与原则,对2022年正式出版的中文版食学著作126种(其中大陆102种,港、澳、台24种)推评,列入提名奖的著作分别是《粤菜北渐记》、《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苏州稻香村史稿》、《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中华食学》五种。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