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嘉兴市秀洲区:学子的千般“丰”味

发布时间:2023-09-21 11:25: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蒋晨晨 金苗卉)“我挖到红薯啦!” 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正蹲在田间地头翻出泥土里的红薯,高举着炫耀。这是学校每年的丰收节传统,也是秀洲区劳动教育的缩影。

金秋九月,丰收在望。秀洲区各学校借力“丰收节”开展劳动教育,融合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引导秀洲学子用实际行动礼赞丰收,体悟劳动精神的真正内涵。走进校园,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都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走进劳动基地,丰收喜悦

作为全区唯一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给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取名为“小陶子乐园”,各班都有“自留地”,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时下,学生们春天在这里种下的瓜果蔬菜已经成熟,他们正在董卫红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辨认可采摘的农作物,学习使用农具的小技巧。“装筐、搬运、分拣、清洗、烧煮,一系列流程都很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组织丰收节,也是希望强化劳动教育的身心体验,真正落实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

田间番薯地,最考验技术,但也最受学生的喜爱。还有在校门口的“摆摊卖菜”,直播义卖的劳动新模式,处处洋溢着丰收者的喜悦和劳动者的自豪。灶台边的袅袅炊烟,味蕾上的丝丝甜意,对学生们来说,这就是秋天、丰收和劳动的味道。

像这样满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需求的校内实践基地,全区共有20多个。高照实验学校“田园教室”,磻溪教育集团的“烘焙教室”等等,都是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地方和学校特色所开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沉浸式享受劳动的欢乐,积极参与其中。

牵手高等院校,丰厚知识

一场秋雨过后,土壤湿润,是秋种的好时候。秀洲实验小学的“快乐小农夫”带着丰收的喜悦,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劳作。特别的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师生和新城卫生院中医科的医生带着紫株、薄荷、迷迭香、龙胆、玉簪、栀子、白芨等10多种中草药进入校园,一起加入了这场劳作。

新城卫生院中医科医生齐娇娇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本草小课堂”,来自嘉职院的屠娟丽和张金锋老师则手把手指导学生种植技巧。“我很期待薄荷长大的样子,我还想以后当中医,用中医药救更多的人。”秀实学子兴趣高涨,在秀穗园种下一株株药苗。

除此之外,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C919飞机总设计师周贵荣等杰出校友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系列讲座,嘉兴农科院技术人员为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小菇民”答疑解惑,嘉职院时尚设计学院为印通小学引入印染课程,专家团队的引领既为一线教师打开了劳动教育的创新思路,也为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做了充分铺垫。

近年来,秀洲区中小学与高校、医院、其他政府部门等主体的交流活动频繁,其中,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共同服务中小学生成长的故事不在少数,强化社会教育资源供给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正在逐步成型,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的优势逐步显现。

传承耕读文化,丰盈精神

丰收,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丰盈。六七千年前,马家浜文化在嘉禾大地发祥,蕴育着耕读传家的士子情怀。从古代社会的耕读教育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都蕴含着“勤以养德”的核心理念。

梅里小学将劳动教育与朱彝尊耕读文化联系起来,学生们途经六峰亭、九曲桥、娱老轩,在曝书亭识古木,研读石柱上诗人留下的千古佳句,在潜采堂看“研经博物”,追忆匾额后与书为伴的名人事迹。他们用“棹歌小导游”、“歌唱鸳鸯湖棹歌”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着自强自立、勤奋进取的劳动价值观,一如百年前的晴耕雨读。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秀洲区一直鼓励学校开展耕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厚植家国情怀。秀清幼儿园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到潘家浜村的实践体验等,都是秀洲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这片秋日“丰”景中,愿动手、善做事的秀洲学子,在劳动中收获了千般“丰”味,载满了学生的幸福生活,也载满了对美好教育的无限期待。

责任编辑:马玉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