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省级医院精准托管,优质资源近在咫尺

发布时间:2024-12-27 10:31: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重申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区域均衡布局的战略导向,并再度强调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效能与可及性。

6年多来,海宁市妇幼保健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牵手联动与协同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通过全面托管的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惠及更多百姓,筑牢了守护妇女儿童的“安全堡垒”。

出生时2斤多、全身皮肤薄如“果冻”、脚丫子只有花生大小的超轻宝宝,遭遇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二胎妈妈,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新婚妻子……海宁市妇幼保健院依托浙大妇院,打赢一场又一场护卫生命的“攻坚战”,实实在在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医疗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从“输血”到“造血”,有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胎龄29周,体重1260克,呼吸困难,全身青紫、手脚无力、微弱哭声,随着这个天使宝宝的降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有条不紊忙碌起来,予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生命垂危的天使一路过关闯将,成功挑战了呼吸、黄疸、喂养、贫血、感染等生命关口,历经50多个日日夜夜精心照料和不懈奋战,体重一路上涨至2350克。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18年搬迁扩容,是海宁地区首家规范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也是全市唯一具有重症新生儿收治条件的医院,承担海宁市及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任务,县域内早产儿近远期健康生存率显著提高。

NICU作为重点建设学科,浙大妇院先后委派8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常驻,托管6年多来无缝衔接,一棒接着一棒干,在浙大妇院专家精准帮扶下,32周以下早产儿救治工作趋于常态化,脐静脉置管等填补多项海宁县域内技术空白,全年治愈率96%,转诊率持续下降至1.09%,其中重症新生儿占比48.76%。

“当初我们遇到早产儿、危急重症新生儿,转诊率还是比较高的。经过全方位的传帮带,早产儿、危急重症新生儿诊疗救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沈雪娟说。

从“上转”到“下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医生,我还这么年轻,我还想要孩子,我不想切子宫啊!”海宁姑娘小李(化名)哽咽地说出这个请求。是的,她才27岁,刚结婚不久…而在这个请求的背后,是让所有女人心生恐惧的疾病——子宫内膜癌。为此,杭海两地医院的医生联手打响了一场艰难的“子宫保卫战”。在两地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下,历经6个月的治疗,小李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肿瘤被控制住了,如今,她已是2个健康宝宝的妈妈,这场集结了两家医院的“子宫保卫战”,最终迎来了胜利!

“我们实行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无障碍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最基层,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海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下沉妇科专家陈丽莉说。近年来,托管优质资源充分下沉,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先后在市妇保院建立妇科、产科、新生儿科等6个名医工作站,落实专家定期下沉帮扶、完善学科建设、引进医疗新技术等多举措,下派临床名医专家6050余人次,医务、护理等行政管理专家1500人次,同时有效推进“一对一”导师传帮带,着力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

从“输出”到“融合”,全面推进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

“继2018年开展首轮托管合作之后,去年,我们又与浙大妇院开启第二轮托管合作。托管改变的是“理念和文化”提升的是“人才和技术”,从输出到融合,这是一条漫长却又是最有效的道路,只有医院成长了,才能惠及老百姓”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李鸿表示。

2023年,海宁市妇幼保健院被评定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至此也成为嘉兴地区县级首家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本地就医。

未来,海宁市妇幼保健院还将着重抓好学科建设、智慧医院建设及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完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网络,着力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让海宁老百姓实现“不在杭州,胜似杭州”的就医体验和获得感。(杨伟民 孙美燕)

责任编辑:马玉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