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与世长辞,她文中写尽的幽梦至此再无人知晓。弥留之际,唯有一缕一氧化碳作伴,最后看了看这世间……
提起一氧化碳,这真是一个陌生的“老朋友”。最近,它再次“到访”,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
冷空气到来后,气温骤降。这天正值我急门诊坐诊,室内温度也仅有3~5℃。一位年仅20余岁的小姑娘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的诊间。“医生,我有点头昏、头疼,还有点恶心想吐……”小姑娘向我讲述着她的症状。这些症状与近期接诊的八九位感冒患者颇为相似,于是我询问她是否还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腹痛或腹泻等症状。然而,小姑娘的回答却是:都没有!我再仔细询问了她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服药史、月经史等,均没有异常。
意料之外的答案让我隐约觉得这个头昏、恶心非同寻常,当即再次询问了她病情初起时的具体情况。小姑娘说,因为天气太冷她便在家中烧炭取暖。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便觉有些头晕还伴随着恶心想吐。于是去床上休息了半小时,症状虽有减轻但恶心感依旧存在,便立即来了医院。听到这,我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当我进一步得知她是独自一人在室内取暖,且仅留有一丝窗户缝隙用于通风时,我立即为她安排了相关的检查。果然,最终诊断结果明确:这是一例一氧化碳中毒!幸运的是,她的中毒程度仅为轻度!值得注意的是,在降温不到1周的时间里,后续我们天医急诊科又相继接诊了另外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急诊科健康小贴士一氧化碳中毒
当你觉得它是一位“老朋友”时,它却来访也不提前打招呼;当你觉得它陌生时,它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一下这位陌生的“老朋友”!
一、“它”的个人介绍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由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等)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氧气大得多,这意味着当它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羧基血红蛋白,阻碍氧气的正常运输和释放,导致组织和器官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它”的个人等级
轻度中毒:头晕、头昏、头疼,伴随着恶心呕吐。
中度中毒: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意识模糊、协调能力下降等。
重度中毒:昏迷、抽搐、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预防“它”的措施
通风是重中之重
生活中,无论是使用燃煤、燃气还是燃油设备,都应确保所处环境有充足的空气流通。特别是在使用燃煤火炉、燃气热水器或燃气灶时,应开启窗户或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哪怕在户外通风的情况下烧炭,如围炉煮茶时,也需保持一定距离。因为通风情况下靠得太近,也有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
燃气设备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因此,应定期检查家中的燃气管道、阀门、热水器等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无泄漏。
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避免在不良环境中使用燃气。不要在密闭的浴室、厨房等空间内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灶。司乘人员们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在此,为大家送上预防一氧化碳的顺口溜,让这个潜在的“杀手”不再隐形:
勤通风,开窗排气成习惯。时检测,燃气工具定期查。避隐患,火开人在人走灭。防密闭,不良环境别久留。
最后,重要提醒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初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或胃肠炎,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请大家注意,如有发生或怀疑一氧化碳中毒请及时来医院急诊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后意识障碍恢复,但经过数日至数周(2~60天)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假愈期)后,会再次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治疗是目前防治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再次提醒,一旦确诊,尤其中重度患者,请遵医嘱,及时且正规完成高压氧治疗。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