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任,真是太感谢您了!我爸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好,胃口也好了不少。您出院前叮嘱我们要按时复查,我们今天特意挂了您的号,请您再看看。”听着家属感激的话语,看着术后恢复良好的陆大爷(化名),天台县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周喜洋主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晴天霹雳小家庭遭遇“癌症之王”
时间回到2个月前。陆大爷因持续一周的中上腹痛和眼睛发黄,来到医院检查。本以为只是胆囊结石复发,没想到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考虑胰头癌可能”。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陆大爷和家人瞬间陷入恐慌。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容易转移、治愈率极低。不过,面对这种病情,年近七十的陆大爷和家人并没有放弃希望,经推荐,他们找到了胃肠胰外科的周喜洋主任。周主任仔细查看了陆大爷的检查报告,发现他的全身黄染症状明显,肿瘤已经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根据术前检查情况,肿瘤可以切除。鉴于该手术难度很大、过程复杂,术后易出现吻合口瘘、腹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存在二次手术甚至死亡风险。为此,周主任迅速组织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对陆大爷的心肺功能、手术耐受度、手术具体术式、肿瘤范围等进行了全面评估、详细讨论,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详尽的预防措施。
攻坚克难一场与“癌王”的生死较量
手术当天,周喜洋主任带领团队,在麻醉手术部的专业配合下,开始了这场高难度的“胰腺之战”。首先,他们打开腹腔,仔细检查周围组织,确认没有淋巴结转移。接着,切除了因胆汁淤积而胀大的胆囊。随后,手术进入最关键的部分——切除位于胰头的肿瘤。胰头位置深,周围密布重要血管和器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损伤其他组织。周主任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逐步剥离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保护周围的重要结构。经过五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肿瘤被成功切除。随后,周主任团队进行了胰肠、胆肠和胃肠的吻合重建,确保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最后,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康复细致管理,重燃希望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恢复同样关键。周喜洋主任特别注重术后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方案,尽可能减轻陆大爷的术后疼痛。同时,他还加强了术后的营养管理,每天查房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方案。从全肠外营养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再到正常饮食,术后第四天,陆大爷就能自主进食了。护理团队的围术期健康指导和床旁功能锻炼指导也同步进行着。在护士的指导下,陆大爷术后第二天就能在床边踏步,第三天就能在走廊行走。这些早期的功能锻炼不仅加速了康复,也增强了陆大爷的信心。术后一周,陆大爷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胃肠功能也逐渐恢复。
医者仁心技术与责任的双重担当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周喜洋主任高超的技术,更离不开他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细节的把控。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管理,每一步都体现了天医胃肠胰外科团队的专业与关怀。对于陆大爷和家人来说,这场手术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拯救,更是一次希望的延续。正如周主任常说的:“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在这场与“癌王”的较量中,胃肠胰外科团队用技术和仁心,为患者点亮了生命的曙光。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