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见证南湖竹林村的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19-08-26 10:48:59 来源:浙江在线

顶着暑热,循着导航,看到“竹林村”三字,拐入乡道,一侧是高大的水杉,一侧是青翠的绿竹,目之所及是江南秀美的乡景。

“你现在靠导航,以前靠鼻子就行,开到隔着车窗都能闻到猪粪臭的地方,竹林就到了。”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笑着说。

这并不是玩笑话。竹林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华东第一养猪村”,“臭”名远扬。

6年来,竹林村凤凰涅槃变成“网红村”,获评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连外地游客都慕名来玩。

竹林村是如何实现美丽蝶变的?近日,记者走进竹林,探访其中的秘诀。

富是富了,村民却不愿意住了

竹林村位于新丰镇西南,漫步村庄,白墙黛瓦、水清岸绿、步步皆景。房前屋后的小竹园清秀俊雅。

很难想象,“养猪村”曾是竹林村的标签。如今,养猪的故事只能去村史馆找了。陈云华带我们去的第一站,就是村史馆,那里记录着竹林村的华丽“变身”。村史馆建得很有特色,外立面是整齐的翠竹,侧上方写着“绿水青山在践行”。

竹林村有30多年的养猪史,高峰期生猪存栏量超15万头,85%以上的农户都养猪,人均养猪超30头。

生猪养殖曾让这个普通的小乡村有了“高光”时刻。“竹林三元猪”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01年荣膺浙江国际农博会金奖。2002年,竹林村成立三元猪产业合作社,竹林佳惠养猪场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养猪场。

“很多村民靠养猪发家致富。”陈云华说,当时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建造了猪棚,地不够用了,就去农田里搭建猪棚,养猪高峰期那几年,农田里都是成片的简易猪棚。

富是富了,年轻一代却不愿意住了。“河水黑臭,鱼虾死绝,夏天苍蝇蚊子成堆,挣再多钱,有何用呢?”陈云华说,当时很多农户挣了钱就去新丰镇上或者嘉兴市区买房子,村里只剩老人。村民们这才开始正视养猪的代价。

干部带头,退养换回青山绿水

2013年4月,嘉兴市“三改一拆”暨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大会召开,一场整治行动开展起来。

说来容易做来难。拆除简易猪棚,等于断了村里农户的生计。头一个月,村里一个猪棚都没拆掉。

“南湖区看新丰镇,新丰镇看竹林村。”陈云华说,当年拆除简易猪棚成了村干部的头等大事,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村民只会观望。

陈云华第一个带头拆了自家猪棚。他家有1206平方米的猪舍面积,30头母猪自繁自养,年出栏量500头左右,平时都是他父亲在操持。“钱是挣不完的,再不改善环境,村庄就空心化了。”他父亲也认同这一说法,卖掉生猪后,把猪舍全部拆完。

主动作为,比讲一万遍大道理都管用。党员干部带头,其他村民也开始行动。两年时间,竹林村完成了所有简易猪舍的拆除。

回忆起拆猪舍的那个夏天,当年的“苦”涌上陈云华心头,“现在年轻人谈‘996’工作模式,我们是‘797’模式,早7点进村,晚9点离村,一周7天全在村里,一户户做工作,有户人家跑了30多次最后才拆。”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行走在竹林集镇的主街新竹南路上,立面披上新装,管线全部下埋,沿街店面古色古香,齐挂大红灯笼。同时,它又很现代。智能电线杆集照明、监控、广播、无线WIFI等功能为一体,集镇还配备公共自行车、新能源共享汽车等,便利程度不输城市。

竹林的蝶变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开始,竹林村开始大规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展开,以“绣花”功夫精细化地改善环境。次年,竹林村启动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先后投入近2600万元,拆除违建2万余平方米,启动11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竹林村成功获评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下一步,如何让美丽乡村真正产生“美丽经济”?竹林村又动起了脑筋。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18年4月,竹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嘉兴远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嘉兴新竹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以景区理念运营村庄,走生态发展之路。

重点围绕“猪、竹、姜”三大竹林村独有元素,进行“农文旅”有机融合,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打造田园农事体验区、高台观景区、田园广场和花卉区等游览区块,开发小猪快跑、亲子水塘、农事体验、趣味烧烤、星空露营、竹隐游船等旅游项目。

文化赋能,村庄才有灵魂。竹林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荟萃,清官硕儒辈出。仅明清两朝就有进士16名,嘉兴民间最早的新式小学——竹林启蒙书塾,清代嘉兴府唯一的农业公社——学稼公社都开设在竹林。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是竹林村人高以永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河南内乡知县时所作。

竹林村新建了高以永史料陈列馆,展示他的为官之道、廉政文化、家风家训等,现已成为南湖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我们在陈列馆,遇到了好几拨机关单位的团队在参观学习。

竹林景区还在乡村游基础上,推出6门独具匠心的特色课程:《从高以永说为官之道》《红船精神之奋斗在竹林的具体实践》《学稼公社的前世今生》《高氏家族的家风家训》《竹林蝶变奋斗史》和《新丰镇“万元千斤”模式的实践》,打造“研学游”品牌。

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竹林景区自今年元旦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今年5月,还签约了红心工作室、竹林航空运动营地、清廉镜舍、竹韵人家、竹林百花园等多个项目,未来可期。

村民也嗅到了发展机遇。46岁的陈强把家里30多年的老房子拆了,按精品民宿的规格重建三层小别墅,规划14个房间,计划今年年底装修完成。“我们村交通方便,离上海近,旅游业很有前景。”

66岁的陈福海的家是一栋三层小别墅。他把田地出租,自己有养老金,平时还在景区里做勤杂工,生活充实而富足。“当时拆掉猪棚还有些不舍,现在觉得很值。我们生活在景区里,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呢。”陈福海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焦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