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让流汗者不流泪 赋能社会救援力量

发布时间:2019-12-25 12:41:34 来源:浙江在线

zjrb2019122500009v03b002.jpg

日前,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晓杰代表绍兴市社会救援队伍,与人保公司签订了《绍兴市社会救援队伍骨干队员保险合同》。长期以来困扰救援队的“投保难”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救援中隐藏着危险。今年8月,新昌县陆野户外救援队队员李安在新昌江拔茅段救援落水群众时不幸牺牲,年仅34岁。因被打上“主动涉险”的标签,社会救援队时常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

“我们和保险公司反复协商,最终敲定了由财政出资为全市登记在册的救援队员购买保险的方案,每人赔偿限额达100万元。”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处长金志祥说。

社会救援队伍已成为应急救援和社会服务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据统计,绍兴目前登记注册的社会救援队共有20支,队员1000多人,仅去年就参与882起救援,抢救或搜救740人,成为群众安全的守护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担当、甘于奉献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缺设备、缺场地、缺保障等问题几乎成了通病。

守护群众的他们,又该由谁来守护?为了不让这些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绍兴启动了一场民间救援力量培育计划。

“家伙”不齐

“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设备短缺。”刚走进上虞蓝天救援队,队长陈锡明就向记者说起了最近遇到的一件尴尬事。

“蓝天体系”内部每年都会组织参加技能培训,前不久就有一场潜水培训在上海举行。“我们是一支主打水域救援的队伍,这样的培训非常需要。”虽然很想参加,但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队里连一套像样的潜水设备都拿不出。

为什么拿不出?说白了就是买不起,一套设备动辄上万元,而且一般都需要两套起卖。最终,因为“家伙”不齐,他们不得不放弃这次培训机会,这让陈锡明很无奈。

设备不足已影响到救援水平和救援安全。陈锡明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潜水设备,很多时候他们在开展水域救援时只能依靠水面搜索,大大降低了搜救效率,对于稍有把握的水域他们也会选择下水搜索,这就提升了风险。

有一次搜救事件,陈锡明印象很深。一位村民上山后失踪,队员们人工搜山搜救了20多天,最终发现失踪人员已不幸身亡。陈锡明说,现在有条件的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搜救效率大大提升。“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们也配备了无人机,当时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上虞蓝天救援队的情况在绍兴并非个例。今年年初,刚成立的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就对社会救援队伍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武器”短缺已经成了普遍性问题。工作人员摸了所有队伍的“底”,最终盘点出一张现有装备清单:各类救援车38辆、救援船只81艘、水下声呐成像仪3台、无人机8架、救援绳索96套、破拆工具11套……“光凭这些,远远无法满足一线救援的需求。”金志祥感叹。

装备短缺说到底还是资金不足。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支队伍的资金来源主要靠队员自筹,少部分依靠主管部门拨款和社会捐赠,大部分队伍的资金压力都很大。陈锡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支队伍仅运行费用一年就需要10万至15万元。“连运行费用都捉襟见肘,更别说购置大型设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绍兴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各支队伍装备购置等进行补助。另一方面,按照“公建民用、联建联用”的原则,由政府出资购置专业设备,供救援队伍共享。“‘利奇马’台风过后,我们摸排出各支队伍的实际需求,列出了一个购置装备清单。”金志祥告诉记者,绍兴将拿出1100余万元采购专业设备,建立装备资源库,供民间救援队共享。

这样的探索在绍兴各区、县(市)也同步推进,如上虞区财政已安排了150万元购置专业设备,将成立共享装备库。“这些设备都是前期和各支队伍座谈后摸排出来的,非常具有针对性。”上虞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郑柏泉告诉记者。

除了装备,许多社会救援队伍还存在场地不足的问题。

记者来到上虞曙光救援队时,还未进门就看到门口的车位上停放着救援艇。“我们今年刚添置了一艘专业的ARB救援艇,要1万多元呢!”队长马杰告诉记者,把船放在户外接受风吹日晒的“洗礼”实属无奈,因为他们没有库房。

目前,绍兴各救援队伍大都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大多由机关单位或爱心企业免费提供,但面积只有30至60平方米,一般没有专用库房。“场地问题已在积极协调。”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晓杰说,绍兴已出台政策要求各部门以调拨、租用、改建等方式为救援队解决办公、库房等场地问题。

强化训练 每年一次“大比武”

“我们最渴求的,还是专业技能培训。”绍兴飞虎救援大队负责人杨锦见到记者后表示,专业技能培训对一支队伍而言至关重要。

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杨锦带队赶赴湖北开展水上搜救。“我们带上了一条6.5匹橡皮艇,并将搜索区域圈定在距事发地10公里处的下游水域。”接连几天没有发现情况,队员们决定开展一次夜间搜救。

出发时,岸边停靠着一艘大船,他们还能找准方向,可随着橡皮艇驶离岸边,失去了参照物,小船在昏暗的江面上“迷路”了。“很危险!长江上一片漆黑,风也开始大起来了,我赶紧下令返航。”杨锦说,其实他们当时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想返航也一下子找不到方向,最终慢慢地摸索,有惊无险地回到岸边。“当时我们缺乏夜间航行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

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对一支救援队伍来说“很致命”。回来后,他经常鼓励队员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培训都在外地举办,队员们想参加不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还要自掏腰包支付培训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这让很多队员望而却步。

“我算了一下,参加一项培训至少需要花费四五千元,快赶上有些队员一个月的工资了。”柯桥区战狼救援队队长濮钢强说,他们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濮钢强本人很注重专业培训,前后已考取了潜水、船舶驾驶、山地救援3本专业资格证。“战狼”在册队员有73名,但队员们各个项目的专业证加起来才10余本。

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在绍兴出台的培育政策中,“各业务主管部门加强社会救援队伍的培训,组织队伍参加相应应急演练”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吴晓杰介绍,今后绍兴每年将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免费为各支队伍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上虞区还在全省率先打造了社会救援力量孵化空间,搭建了共享办公、技能培训等功能平台,期望将救援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战时少流血,平时多流汗。想要提高专业技能,救援训练必不可少。采访中,很多队伍都表示缺乏专业的训练场地,救援训练难以有序开展。

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还算“阔绰”,其办公场地和库房场地都由当地政府提供。在救援队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一个简易钢架。“这是用来进行绳索训练的,但是钢架旁边就是停车场,经常停满车,无法正常训练。”队长梁春锋告诉记者,很多时候他们还得跑到野外进行绳索训练,不太方便,也不太安全。相比之下,很多救援队伍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

对于这一问题,绍兴也要求各地通过各种手段为救援队伍打造可共享的专业化训练场地,计划到2021年底,绍兴各区、县(市)至少建成一个综合救援培训基地。“解决这些问题后,我们打算每年开展一次‘大比武’,提高各支救援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金志祥说。

各具特色 酝酿“救援一张图”

救援队员,个个都有较强战斗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加入救援队的队员,很多是想为公益事业献一份力。”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队长梁春锋对此看得透彻。由于社会救援队的公益性质,队员们不但没有工资,还要自己贴钱、花时间,队伍约束力普遍不足。有的队伍内部管理相对松散,战斗力不强,自身发展受到制约。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的做法或可参考。这支救援队成立于2010年,是绍兴市第一支社会救援队,目前共有78名正式队员,同时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

“来到救援队的人,有企业负责人,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无论是谁,想正式入队,都要经历严格的考验。”梁春锋说,除了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其他人都要从志愿者做起,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相对应,队里也给正式队员制定了出勤率、培训率等考核指标,一旦考核不通过,则会被退回到志愿者队伍。这样一套进入退出机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社会救援队要长远发展,必须走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吴晓杰说,绍兴的培育扶持计划中,对列入培育范围的队伍制定了标准和考核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达不到要求又整改不力的会被取消培育资格,造成不良影响的,会被通报批评甚至注销登记。“配套服务机制跟上后,我们对救援队的专业要求会越来越高。”

绍兴还计划成立应急救援联合会,并要求各区、县(市)成立分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队伍自律和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队伍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各支队伍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特色,走差异化、专业化的道路。

除了队伍自身要加强建设,各支队伍间的协调合作也十分重要。记者了解到,目前绍兴各救援队伍收到的救援信息主要来自公安、消防、红十字会等发布的通知以及社会救援请求,以往也发生过多支队伍“一窝蜂”赶去救援的情况。“以前发生过一起落水事件,在已有救援队完成搜救的情况下,其他队伍却还在不断赶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救援队队员说。

“我们正在酝酿‘救援一张图’,将各支队伍的信息实时录入一个统一平台,一旦发生险情,可以调度距离最近或最合适的队伍前往救援。”吴晓杰说,这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相信不久之后,各救援队伍协调有序、形成合力将成为常态。(记者 周楷华 徐添城)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