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抗疫之年填报高考志愿,是否出现了“从医热”

发布时间:2020-08-05 16:50:16 来源:新华网

8月初,申城约5万高考生陆续在志愿填报系统上完成志愿填报并签字确认。按照上海高招日程安排,最早一批“准大学生”将是今晚被名校“强基计划”和11校综评批次录取的考生,其中不乏医科院校。

今年,部分优秀学子因敬佩“抗疫英雄”,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医学。复旦附中一位女生高考成绩为590分,选择了预防医学。问及原因,她直言:“亲眼见到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感受了医学的伟大,而预防医学作为未雨绸缪的学科,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事实上,沪上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逐年走高,“从医热”有抬头迹象。那么,“过来人”欢迎什么样的新医护加盟,当下又紧缺什么样的医务人才?

医学院分数线远超一本线

随着国家投入力度持续增大,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报读医学院的考生有增无减

今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唯一代表中国大陆的医学院接受了WFME高级顾问全过程观察。

以最近3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各省市本科录取线为例,各年份分数线均大大高出当地“一本线”。在上海,2017年被视为自主招生划线参考的“一本线”为501分,上海交大医学院分数线为566分,高出65分;2018年,前者502分,后者578分,相差76分;2019年,这两个分数分别是503分和577分,相差74分。再看广东省,“一本线”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分数线的分值差更大:2017年分别为485分和649分,相差164分;2018年为500分和668分,相差168分;2019年为495分和666分,相差171分。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招生负责人高海峰说,随着国家投入力度持续增大、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报读医学院的考生有增无减。从分数线来看,近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比上海本地“自招线”分别高出64分、75分、76分,全国各省份录取分数线也持续上扬。过去几年,其招录学生排名约在全省前100-200名左右,竞争力强。

临床医学八年制报考热门

八年制本博连读可节省3年时间,但对学生自身“耐力”、学业成长很具有挑战性

从目前报考形势看,临床医学八年制仍最受热捧。高海峰说,八年制本博连读,可节省3年时间,同时对学生自身“耐力”、对学业成长确实很具有挑战性。

长学制是医学院标杆式的专业方向。上海交大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说,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博连读)属于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行八年一贯制连续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作为医学特色班的,还有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法语班)。

根据医学事业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招生计划,才能实现供需平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今年招生计划中,上海地区招生名额增加10个,主要是应对抗疫增加预防医学、药学两个专业的招生,各增加5人。全国范围内,招生总数则增加20个,增加专业为口腔专业。同时,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王牌专业”之一,公共卫生专业今年招生人数未变,仍为120人。专家表示,未来招生计划每年可能微调,但总体人数规模相对稳定,以此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从医热”有利于学科发展

金融等热门领域入行意愿趋向理性时,医学专业因其人文因素和硬核内涵更受追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年度“热词”,影响了不少学生的志愿选择。高海峰说,在志愿填报咨询中,很多考生直言,抗疫战场上的“白衣战士”成了自己的新偶像。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到沪上首位“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英雄们立下“战功”时,也圈粉一批青年。“社会处于转型期,当经济、金融等热门领域入行意愿趋向理性时,医学专业因其人文因素和硬核内涵更受追捧。”

另一方面,“从医热”对学科发展大有裨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说,近年来明显感受到生源持续向好,尖子生选择医学是好事。在高精尖的临床研究领域,优秀学生通过规范化、高质量培养,将有助于学科取得突破性成果。

当然,医学院校最欢迎的还是理性择医者。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说,不希望有考生因一时兴起填报医学志愿。“学医从医不浮躁、不功利,是一生一世的事。”

高海峰说:“我们希望有更多学生抱持真正的兴趣、为实现人生价值选择医学,也愿意为人类健康奋斗。”

选择医学专业视野需放宽

不少医学相关的交叉融合领域恰恰是人才较为稀缺、急需补上短板的“中间地带”

“从医热”何止考生,高校医学教育今年也出现一波热潮。二季度,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相关领域尖端医院成为华东师大附属医院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设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不到1个月,上海大学也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成为沪上继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之后第5家设有“医字头”院系的综合性大学。

不论是新的“医字头”院系,还是既有的医科院校,他们聚焦的专业领域未必都是标准意义上的“临床医学”。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今年首开的医学门类新专业,就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据了解,我国现有言语听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1.2亿,而国内言语康复从业者不足1万人,该领域尚缺至少14万名的专业人才。科班培养的这批康复治疗师,不仅可以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同样能服务于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指导中心等。

又如多校组建而成的上海健康医学院,今年在江苏、河南、广西、青海、新疆本科招生批次均为一本。在其15个本科招生专业中,有些独家专业为医疗机构的需求“补白”。在校内超过1万平方米的影像大楼内,装有CT、磁共振、DR、PET/CT、DSA、彩色B超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高档影像及治疗设备百余台。医学影像学院院长何培忠透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上海市唯一以临床影像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本科专业。与此“医技”岗位相关的还有国内首创的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70多名毕业生通过日本临床工程师国家考试,已在日本各大医院的临床工程一线任职。

对学子而言,选择医学专业不意味着将来就是做医生或护士,视野还需放宽。不少医学相关的交叉融合领域恰恰是人才较为稀缺、急需补上短板的“中间地带”。(记者 徐瑞哲 顾泳)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