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补链强链要让主攻手站C位

发布时间:2020-08-13 14:27:00 来源:浙江在线

双循环的一个重要支撑是产业链完整和畅通。这既是企业抢抓国产替代的机遇,也检验企业为市场补链强链的担当。在这方面,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接续各类断链的桥梁,也是强链补链的“主攻手”。

最近,浙江在科技创新上连放“大招”,受到关注。一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500名(个)、集聚科研人员5万名,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20家以上。二是前不久一次性授牌4家浙江省实验室: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其中,不乏志在创建国家实验室者。

这些其实都是浙江多年来一直在花大力气做的事。现在,浙江终于系统性推出方案、具体化搭建平台,这无疑令科技界和产业界振奋。它们既是对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的直接落实,也彰显浙江在推动双循环中的担当和作为,喻示着浙江科技创新的美好明天。

就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而言,“高”和“新”将这些创新平台的定位描述得非常清晰。“高”意味着这些研发机构要志存高远,结出有分量的创新成果,能在科技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最好能在基础领域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新”则意味着机制要新,打破以往束缚科研效率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藩篱,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就4家浙江省实验室而言,虽然其能级、规模和具体研发任务不同,但是都将大大提升浙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建好创新平台,需要盯紧产业需求,抓住重点环节,不求面面俱到。特别是要瞄准双循环中产业链条的卡点、断点发力,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云计算等可能遭遇卡脖子问题的地方实现突破,在为国担当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这就必须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生态链”无缝对接。否则,创新和应用成为两张皮,这样的创新成果有可能因无法验证价值而被束之高阁,更无法赋能产业发展。

还须围绕转型痛点发力。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民营经济强省,正在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八大万亿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同时,传统制造业也是当前我省产业升级的短板,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建设创新平台,应该以服务浙江重大产业发展为目标,紧扣浙江万亿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和“415”产业集群培育及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需求,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

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能量也不可忽视。要构建多元创新投入体系,吸引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投入,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承接科研项目等扩大收入来源。双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要坚持协同合作和开放共赢的导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通过人才交流、合作攻关、共建平台等方式开展合作交流和资源对接,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