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南岛以南150公里的南海某气田上,海上石油半潜平台正在搭建中。湛蓝的海水之下,一条条深海系泊聚酯缆绳被导入绞车,通过吊机缓缓下沉至海底,并由机器人在深海安装。这些缆绳一头固定在1500米深的海底,一头连接着半潜平台,成为长期钻探的重要安全保障。
这些单条长约955米、直径约270毫米的缆绳,由位于临海的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生产。这是国产缆绳首次应用于深海油气田作业平台建设,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的垄断。“历时10余年研发,1年核心技术攻关,终于大功告成。”负责现场安装的项目总经理尤学刚告诉记者,深海系泊聚酯缆绳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目前产值已达1000万元。
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获得美国(ABS)与挪威(DNV·GL)两大国际船级社颁发的“海工深海系泊缆绳”专项型式认可证书的厂家,是化纤绳索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神四”至“神十一”飞船发射、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三峡水电站主拦网等都有浙江四兄绳业产品的助力。
小小绳索,既能上天,也能入海。但国产缆绳迈向深海,技术攻关并不容易。“深海系泊系统中聚酯缆绳的制造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我国需高价采购,成了‘卡脖子’产品。”浙江四兄绳业总经理李彦希介绍,南海位于台风区,大风力、大水深,这要求缆绳需承受超2000吨破断力,达到30年使用寿命。研发困难重重,科研人才尤为稀缺。
“企业缺什么人才,我们引什么人才。”临海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巍说。2020年,临海市出台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方案,与上海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签订融合创新中心联合共建项目协议,定向招引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并加快在上海等地建设“创新飞地”,着力打造“一线城市孵化加速、临海产业化”的项目引进落地链条。
目前,浙江四兄绳业已将上海的办事处升级为第二总部,陆续招收10余名科研人才,并聘请资深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南海某气田项目也是两地科研协作的杰出成果。面对深海系泊聚酯缆绳高强度和批量生产高稳定性的要求,上海研发团队和临海生产基地反复论证、试制、实验,最终成功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独立科研能力,让浙江四兄绳业在深海系泊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该企业还同步完成了从缆绳制造到定制码头系泊解决方案的跨越,产品覆盖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等知名港口,并打开了澳大利亚、新加坡、挪威等国家的市场。
责任编辑:文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