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调解员“变身”垃圾分类督导员

发布时间:2020-12-16 17:33: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苏礼彬 报道 通讯员 宋楠)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从源头投放到收集转运、分类处理,从硬件改变到理念形成、习惯养成,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尽心培育。杭州市桐庐县城南街道利用各村、社区的调解志愿者们,引导街道居民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取得明显的成效。

67岁的赖素月,至从5月6日起担任城南街道下杭社区文苑小区垃圾厢房督导员天还未亮,就在下杭社区文苑小区内小区垃圾厢房等着大伙来扔垃圾。每次她都提早半个小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像往常一样,先把垃圾厢房和垃圾桶里里外外擦拭干净,“垃圾桶不干净,整个小区就不会干净,不能让好好的厢房成为“大垃圾”。

赖素月退休后加入了下杭社区物管协调站,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志愿者。今年5月6日我县实施“撤桶并点”,赖素月第一时间加入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队伍。

“刚开始,垃圾厢房没有通水电,照明用手电筒,还要从很远的地方拎水过来。”回想起刚走上督导员岗位的时候,尽管条件艰苦,但是赖素月干劲十足。

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她发挥着物管协调站调解员的专长,成为了文苑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示范者”。

“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大家一开始并没有很重视。”赖素月回忆,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就一边劝说,一边拿着垃圾袋进行二次分拣。有时候即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隔夜垃圾浓浓的酸臭味,但她仍然在坚持。

据赖素月观察,文苑小区内有几户群租户,常常乱扔垃圾不分类。“站岗的时候,看到不分类的居民我就直接跟对方说,不怕唱黑脸,一次两次他们也不好意思了,还与我交起了朋友。”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赖素月一如既往地坚守,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愿意分类投放的居民逐渐增多,从赖素月在垃圾桶中偶尔挑拣出的杂物来看,大家分类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像赖阿姨一样的志愿者,桐庐县城南街道共有10多名,她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参与和监督,督导员已经成为“关键小事”上的“关键人物”。正因为她们垃圾分类宣传逐步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覆盖到每个时间点。现如今,城南街道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90%居民能正确分类。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