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创新赋能“高质量” 安徽有颗“大心脏”

发布时间:2021-02-02 14:19:47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将如何规划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人民网记者走进2021年省级两会,带您一同了解。

1月28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合肥开幕。人民网 王晓飞摄

锚定目标勇跨越,逆境谱写新华章。

1月28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当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交出时,与会代表、委员们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内心的澎湃。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严重汛情,2020年,安徽全省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克难奋进,打胜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联动战、精准脱贫收官战、防汛救灾保卫战“四场战役”,实现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三五”,安徽交出亮眼答卷:GDP从2.38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9万元增加到6.1万元,发展格局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江淮大地展现的辉煌,书写了安徽人民的坚韧与拼搏。迎来“十四五”,奋力再登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已全面开启。

安徽创新馆。人民网 张俊摄

打造科技新引擎 创新安徽再“攻尖”

“建议把存储芯片作为省集成电路产业‘一号工程’予以大力推动。”“建议促进智能制造形成闭环,实现人才与企业双向发展。”“在产业成果转化方面的立法要跟上。”……安徽进入两会时间以来,“创新”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2020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9%,增速居全国第4位,面对罕见疫情和严重汛情,安徽之所以能逆势上扬,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创新”这个强大引擎。

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新晋“万亿城市”合肥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五年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科技感十足的合肥让人刮目相看。

“‘十三五’以来,创新已成为安徽‘最靓名片’‘最强音符’。”1月27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到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革、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会场,听完委员们热烈踊跃的发言后,他强调,“十四五”期间,安徽科技创新正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被列为安徽2021年十项重点工作之首:启动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打造“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启动“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建设……科技创新这颗“大心脏”,将为江淮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构建开放新格局 携手共舞长三角

“这种番茄,是专门针对上海市场研发的,一斤可以卖十几块钱。”省人大代表吕彬带来阜阳老家的鲜食番茄,给代表们分享,酸甜可口、带着田野芬芳的番茄被频频点赞。

纳入高铁网,加入长三角,地处皖北的“江淮粮仓”阜阳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这里的优质农副产品,越来越多地被端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

安徽省人大代表吕彬。 人民网 王晓飞摄

从长三角的“旁听生”“插班生”再到“正式生”,“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全域纳入长三角,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如何“扬皖所长”,构建开放新格局?

“纵观长三角区域,上海综合功能强、江苏制造业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度高、安徽科创能力和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各有所长。”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长三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荔说。

在她看来,安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可以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立足空间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参与制定和实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方案,实施一批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推进跨省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长三角实现了三省一市自贸区全覆盖。“安徽可以借鉴沪苏浙自贸区经验,探索制度创新,找准功能定位,实现长三角自贸区协同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教授杨莲娜建议。

马鞍山滨江文化公园。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优先新江景 守护碧水向东流

如果说开放合作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亮色,那么生态绿色就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0年工作时提到,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禁捕区域内渔船、渔民全面退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动态实现100%。

“这段话的背后,是千头万绪的工作,也是安徽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说。

“十年禁渔”是为了修复以生物多样性为指标的长江生态系统,其难点重点在于渔民上岸之后的利益如何保障?杨增权介绍,安徽把保障渔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统筹做好退捕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提前3个多月完成了1.2万余艘退捕渔船的回收处置以及3万多名退捕渔民的上岸任务。

在安徽省芜湖市,当地拆除码头、修造船点和黄沙经营点216个,释放长江岸线32.3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6000亩。过去污水横流、一片脏乱的污泥滩,变成了风光迤逦、景观错落的江东水生态公园,并承载污水处理厂尾水逐级净化功能,护送一江清水向东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不仅要大保护,还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说,只有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做到新经济和好风景的融合,才能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航拍金寨县大湾村。人民网 张俊摄

乡村振兴新征程 江淮大地活力足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安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下一步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摆在全省面前的新课题,也是今年安徽省两会热议的话题。

在安徽省人大代表、泾县大宁村村委会主任汤三叶看来,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不是原有扶贫政策在时间跨度上的重复和延续,而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

大宁村紧邻青弋江,村里种植的大面积露地蔬菜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在扶贫产业带动下,2020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246人全部实现脱贫。

“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但这绝不是终点。”汤三叶认为,乡村振兴是把工作对象从贫困户拓展到全体农村百姓,把工作地域从贫困地区扩延至所有农村地区,把工作重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延伸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如何“拿过接力棒,跑好接力赛”?代表委员们也贡献了很多“金点子”。

安徽省人大代表、砀山县县长陶广宏建议,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为先,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近五年来,安徽省实施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显著。我认为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乡村振兴。”安徽省政协委员胡红兵建议实施“千企兴千村”行动,引导民企更多、更有效地参与乡村振兴。

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六天时间里,代表委员共议发展新理念,共商发展新思路。展望未来,大家精神振奋,信心满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江淮儿女深知机遇与挑战并存,惟有百倍努力才能抢得先机,赢得未来。如今,目标已经锚定,需要的,就是迈开坚实步伐,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